

1.
形容詞
〈書〉深。
2.
見“夤緣”。攀緣上升。
3.
動詞
〈書〉恭敬。敬畏。
1.
恭敬。古書多借“寅”為“夤”。參見“寅”。
1.出自《漢書·敘傳下》中宗明明,夤用刑名。
2.出自《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朕夤奉天命,恭惟永圖,審聽高居,載懷祗懼。
2.
連接。
1.出自《廣成頌》於是周阹環(huán)瀆,右矕三涂,左概嵩岳,面據(jù)衡陰,箕背王屋,浸以波溠,夤以滎洛。
3.
攀附。參見“夤緣”。
1.出自《秋浦會遇》詩介立傍無援,陰排密有夤。
4.
深。參見“夤夜”。
1.出自《西廂記》誰著你夤夜入人家,非奸做賊拿。
2.出自《水滸傳》山寨不曾虧負(fù)你半分,因何夤夜私去?
3.出自《夜譚隨錄·雙髻道人》總?cè)帜擞H率輕騎一千,銜枚電赴,夤夜抵其處。
4.出自《再過舊黃河》詩黃昏細(xì)雨人不寐,夤夜隔窗數(shù)雪花。
5.
通“??”。脊肉。
1.出自《易泛論》夤,上體之接乎限〔腰〕者也。
1.松葉。因其雙股如釵狀,故名。
1.輕松暢快。
1.臨松之窗。多以指別墅或書齋。
1.松木床。指簡陋的床。
1.謂松風(fēng)。
1.松樹與椿樹。喻高壽。
1.松針。
1.謂聲音輕虛清脆。
2.謂食物酥脆味美。
1.松軟粗大。
1.松間道路。
1.以松脂作膏油的燈。
1.有松樹的坂道。
1.高大華美的屋宇。
2.指周圍植松樹的殿閣。
1.說話口氣不再堅持,有馀地。
2.指不再堅持原來的要求﹑做法。
3.原來緊密契合的部件間有了空隙,發(fā)生活動現(xiàn)象。
4.放松;舒展。
1.指華屋。
1.顧炎武《堯廟》詩"土階依玉座,松棟冠平田"原注引《符子》"堯曰'余坐華殿之上,森然而松生于棟;余立欞扉之內(nèi),霏然而云生于牖。'"因以"松棟云牖"指高大華美的屋宇。
1.古兵器名。屬矛類。《釋名.釋兵》"松櫝,長三尺,其矜宜輕,以松作之]。櫝,速櫝也,前刺之言也。"一說即矛。參閱《釋名疏證補(bǔ)》。
1.見"松耳石"。
1.即松耳石。
1.亦作"松爾石"。
2.一種綠色的寶石。
1.猶松散。
1.輕松;舒適。
1.周圍植松的房舍。多指僧人居地。
1.松脂。
2.指松肪酒。
1.用松脂等釀成的酒漿。
1.猶放松。謂有一定活動馀地。
2.謂松口;改口。
1.松門;柴門。
1.即松花粉。
1.松林之風(fēng)。
2.古琴曲《風(fēng)入松》的別稱。三國魏嵇康曾作古琴曲《風(fēng)入松》。
3.指茶。
1.即松風(fēng)曲。
1.謂賢士﹑隱者之耳。
1.古琴曲名。
1.傳說一種有古松印痕的玉石。
1.像松風(fēng)那樣清朗,似水月那樣明潔。喻人品高潔。
1.古亭名。在廣東惠陽縣東。
1.南方的一種野鴨名。
1.謂喬松枝葉茂密,狀如傘蓋。
1.松苗,小松。
1.松脂。
1.松樹的風(fēng)格。謂堅貞高潔的風(fēng)格。
1.松樹的根。
2.手指關(guān)節(jié)的隱語。
1.琥珀的別稱。參見"琥珀"。
1.稱老松樹。
1.松鼠的別名。
1.黃山北部重要風(fēng)景點(diǎn)之一。在疊障峰下。原名松谷草堂,又稱松谷禪林。初為宋寶佑年間道士張尹甫隱居處,明宣德間重建,改名松谷庵。庵前流水匯成池沼,著名的五龍?zhí)都丛诖恕V車渲袢绾#h(huán)境清幽。
1.松樹的樹干。
2.比喻仙風(fēng)道骨。
1.猶柴門。
2.古關(guān)名。在陰山。
1.指松明。
1.松樹的果穗。木質(zhì)鱗片組成卵圓形,里面有松子。外殼可作柴燒,火極旺盛。
1.長在墳地上的松樹與蒿草。借指墳?zāi)埂?
2.植物名。也叫糯蒿。一年生草本,莖直立,葉對生,花單生,生于山地草坡。可入藥,能清熱利濕。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