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譏笑。
1.
譏笑;嘲笑。
1.出自《尹文子·大道上》則智不能得夸愚,好不能得嗤丑。
2.出自《潛夫論·德化》見人謙讓,因而嗤之;見人恭敬,因而傲之。
3.出自《秦中吟·立碑》但欲愚者悅,不思賢者嗤。
4.出自《聊齋志異·查牙山洞》燭之,漆漆然暗深不測。兩人餒而卻退;一人奪火而嗤之,銳身塞而進。
5.出自《藝文雜談·文學的趣味》我也很愛讀舊詩文,向新文學作家稱道舊詩文的好處,也被他們嗤為頑腐。
2.
通“蚩”。癡,愚蠢。參見“嗤騃”。
1.出自《名山藏·臣林記·陳祚》因勸上讀《大學衍義》,上大怒,曰:“嗤蠻子,朕不識《大學衍義》尚堪作皇帝耶?”
3.
通“蚩”。欺侮。參見“嗤眩”。
1.出自《和州刺史廳壁記》市無嗤眩,工無雕彤。
4.
通“媸”。丑陋。參見“嗤妍”。
1.出自《抱樸子·漢過》嘲弄嗤妍,凌尚侮慢者,謂之蕭豁雅韻。
5.
象聲詞。
1.出自《劉行首》嗤嗤嗤扯碎布袍,支支支頓斷麻絳。
2.出自《紅樓夢》晴雯沒的說,“嗤”的又笑了。
3.出自《寄小讀者》天上的星辰,驟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響。
6.
嘆詞。表示唾棄或驚異。
1.出自《倪煥之》這新來的家伙,看他的模樣就知道是個等著糊口的貨色,卻也說得這樣好聽。嗤!無非迎合校長的意思。
2.出自《夜》阿弟凝著細眼湊近煤油燈念那字條。“兒等今死,無所恨,請勿念。”嗤!這個話才叫怪。沒了命,倒說沒有什么恨!
1.考試中選。
1.即試兒。
1.考試貴族子弟。
1.試著新妝。
1.初飲。
1.謂試探著。
1.正式演奏之前﹐先試著演奏﹐以視其效果如何。
1.猶試兒。
1.試著去做。
2.試作的文章。
1.見"飾辯"。
1.亦作"飾辨"。
2.粉飾巧言,說虛浮不實的話。
1.亦作"餺表"。
2.修飾外表,裝飾表面。
1.陳列武器儀仗。
2.精美的武器。
1.見"飾裝"。
1.古代大夫乘的鞔革為飾的車子。
1.修飾虛名之臣。
1.整頓城垣守備。飾,通"飭"。
1.藻飾言辭,修辭。
2.指華美空洞的詞藻。
3.掩飾真相的話;托詞。
1.修飾言辭﹑文辭。
2.托辭掩飾。
3.指虛浮不實之辭。
1.整飭行動。飾,通"飭"。
1.亦作"餺法"。
2.整飭法度。飾,通"飭"。
1.粉飾掩蓋錯誤。
1.粉飾掩蓋錯誤,拒絕規勸。
1.粉飾錯誤,養成過失。
1.亦作"餺非文過"。
2.粉飾掩蓋過失﹑錯誤。
1.同"飾非文過"。
1.見"飾非遂過"。
1.謂刷拭祭祀所用的小羊使之清潔。
1.粉飾掩蓋污點和缺點。
1.謂故為怪異。
1.裝飾外表。
1.猶治官。飾,通"飭"。
1.古人按等級以不同織物裝飾覆蓋棺柩。
1.亦作"餺詭"。
2.故為詭詐。
1.粉飾過錯。
1.猶美化。
2.猶美好。
1.裝飾描畫。
1.作偽蒙混。
1.亦作"餺甲底兵"。
2.整理鎧甲,磨快武器。飾,通"飭";底,通"砥"。
1.亦作"飾價"。
2.謂以欺詐手段抬高價格。
1.見"飾賈"。
1.譽美稱許。
1.體現其節奏。
1.猶整潔。
1.以幅巾裹頭。謂不加冠冕。
2.謂不冠帶,隱居賦閑。
3.婉詞。指死亡。上古人死時不冠而裹巾。見《儀禮.士喪禮》。
1.謂說好聽的話。
1.猶言制作音樂。
1.整飭。飾,通"飭"。
1.修飾整理。
1.致力于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