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焰”。亦作“焔”。亦作“熖”。
2.
火苗。
1.出自《馬汧督誄》鍤未見鋒,火以起焰。
2.出自《對燭賦》光清寒入,焰暗風過。
3.出自《撼庭秋》詞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
4.出自《三國演義》〔孫策〕叱左右將于吉扛上柴堆,四下舉火,焰隨風起。
5.出自《說岳全傳》但見滿山紅焰,火勢滔天。
3.
火光;輝光。
1.出自《抱樸子·勤求》鑿石有余焰,年命已凋頹矣。
2.出自《元和圣德詩》紫焰噓呵,高靈下墮。
3.出自《燈宵別興》詩明殊螢火囊中焰,殘敵鄰人壁上輝。
4.
照耀。
1.出自《燈賦》動鱗甲於鯨魚,焰光芒於鳴鶴。
2.出自《圣武記》詰朝大戰,風北來,炮火及茅葦,野燎焰天。
5.
燃燒。
1.出自《宣室志》于是里人數輩,夜尋其光,俯而觀之,其光自土而出,若焰薪火。
2.出自《答衍師見贈》詩深房煮山藥,乾葉焰風銚。
6.
猶熏。
1.出自《蟲豸》詩叢穢卑褊,蒸瘴陰郁,焰為蟲蛇,備有辛螫。
7.
比喻灼人的氣勢。參見“焰勢”。
1.出自《顏魯公文集后序》觀所奏論事,先白長官之疏,嬰逆鱗,陵焰勢,抗言不忌。
1.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1.皇帝乘用的肩輿。
1.肩挨著肩。謂人多雜沓。
1.即肩章。
1.兩肩相并。形容親密。
1.僅能及肩的矮墻。語出《論語.子張》"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
1.承擔;敢任。
1.古時年幼者事年長者之禮。并行時斜出其左右而稍后。《禮記.曲禮上》"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鄭玄注"肩隨者﹐與之并行差退。"后遂用作忝在同列,得以追隨于后之意。
2.猶追隨。
3.跟上﹐比得上。
1.本為挑擔﹐亦借指工役。
①肩膀上~的擔子不輕。②〈方〉肩膀兩個~不一般高。
1.傳說中的神名。
1.氣喘。謂呼吸困難﹐抬肩以助呼吸。
1.肩旁。指肩旁的坐位。
1.猶項背。常喻前人的事紀聲望。
1.見"肩輿"。
1.亦作"肩辺"。亦作"肩舁"。
2.轎子。
3.抬著轎子。謂乘坐轎子。
軍人或某些部門的工作人員佩帶在制服的兩肩上用來表示行業、級別等的標志。
1.肩膀。引申為責任。
1.艱難痛苦;艱難困苦。
1.險境。
1.猶艱苦。
1.亦作"艱厄"。亦作"艱厄"。
2.困乏;困苦。
3.艱險;危難。
1.困乏。
1.困厄。
1.喪服。
1.阻難。
2.艱難險阻。
1.謂崎嶇展轉,歷盡艱險。
1.晦澀怪異。
1.猶阻隔。
1.艱深晦澀。
1.艱難禍患。
1.艱難危急。
2.困難。
1.指親喪。
2.困苦,危難。
3.猶艱詰。晦澀曲折。
1.艱難時世;亂世。
1.行走困難不便。
1.晦澀曲折。
1.艱難窮困。
1.謂喪親之痛。
1.困難而繁重。
1.貧困。
艱難困苦~奮斗 ㄧ環境~ㄧ~的歲月 ㄧ~的工作。
1.不怕艱難困苦,進行英勇頑強的斗爭。
1.吃苦耐勞,勤儉樸實。
1.謂親喪。親亡為慘痛之事,故稱。
1.艱難困苦。
困難行動~ㄧ生活~ㄧ不畏~險阻。
1.生活困苦,難以自立。竭蹶,力竭顛仆。喻生活難以維持。
1.處境困難,生活艱苦。
1.艱辛勞苦。
(道理、文詞)深奧難懂文字~ㄧ~的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