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極熱(指天氣)。
2.
名詞
炎癥,身體的某部位發生紅、腫、熱、痛、癢的現象。
3.
名詞
指權勢。
4.
名詞
指炎帝,傳說中的我國上古帝王。
5.
名詞
(Yán)姓。
1.
亦作“炏”。
2.
焚燒。
1.出自《書·胤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2.出自《后漢書·章帝紀》今時復旱,如炎如焚。
3.出自《詠雪贈張籍》鯨鯢陸死骨,玉石火炎灰。
4.出自《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
3.
熱;極熱。參見“炎氣”。
1.出自《守歲序》春秋冬夏,錯四時之涼炎。
2.出自《觀春秋吟》晉齊命令炎如火,文武資基冷似冰。
3.出自《南山詩》夏炎百木盛,陰郁增埋覆。
4.出自《人民日報》有學者認為,印度文化中齋戒、沐浴、禁欲、林居以及森林哲學、出世思想等都與印度炎熱的自然環境有關,故可以把它們稱為“炎土文化”。
4.
指紅色。參見“炎波”、“炎萼”。
1.出自《玉玦賦》嗽丹水之炎波,蔭瑤樹之玄枝。
2.出自《金燈草賦》炎萼耀天,朱英亂日。
5.
盛大;猛烈貌。參見“炎火”。
1.出自《太玄·??》卉炎于??,宜于丘陵。
6.
比喻炙人的權勢。
1.出自《宋清傳》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
2.出自《宋史·李垂傳》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
3.出自《紅樓夢》這些趨炎奉勢的親戚朋友……賈宅有事,都遠避不來。
4.出自《華蓋集·通訊》現在常有人罵議員,說他們收賄,無特操,趨炎附勢,自私自利。
7.
炎癥;發炎。
1.出自《書信集·致王冶秋》你所說的藥方,是醫氣管炎的,我的氣喘原因并不是炎,而是神經性的痙攣。
2.出自《書信集·致姚克》其實我腦既未炎,亦未生此病,頑健仍如往日。
8.
指炎帝神農氏。
1.出自《呂氏春秋·蕩兵》黃炎故用水火矣。
2.出自《后漢書·馬融傳》自黃炎之前,傳道罔記;三五以來,越可略聞。
3.出自《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南郭清游繼顏謝,北窗歸臥等羲炎。
4.出自《圣武記》榛榛豾豾,厥始農炎。
9.
指太陽。參見“炎光”。
1.出自《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開建陽則朱炎艷,啟金光則清風臻。
10.
《呂氏春秋·有始》:“南方曰炎天。”后因以“炎”指南方。參見“炎荒”、“炎區”。
1.出自《祭郴州李使君文》伏荒炎之下邑,嗟名頹而位仆。
11.
五行家謂漢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漢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參見“炎正”、“炎靈”。
1.出自《吳桓王墓》詩緬想衰炎際,當涂逞奸強。
12.
火焰升騰。參見“炎上”。
1.出自《晉書·后妃傳論》火炎水潤,六氣由其調理。
1.古代邊境武官。竟﹐通"境"。
1.終夜;通宵。
1.整夜;通宵。
1.勝利撤軍。
1.亦作"凱悌"。
2.和樂貌。
1.猶言勝利平定。
1.阿拉伯語kafan的音譯,亦譯作"開番",意為壽衣,伊斯蘭教指殮服或裹尸的白布。
1.和暖的風,指南風。
2.《詩經》篇名。該詩內容一說是贊美孝子,后常以指代感念母恩的孝心。
收復失地舊邦凱復。
1.猶凱旋。
1.猶凱旋。勝利歸來。
1.謂軍隊獲勝。
1.歡樂貌。
1.猶慨慷,激動。
1.演奏勝利的樂曲。
1.漢長安都城十二門之一,清明門的別名。
即基馬爾”(331頁)。
1.勝利的日期。
1.切實;切中事理。
1.南朝宋雅舞名。
1.奏著勝利的樂曲歸來。
1.勝利的樂歌聲。
1.見"凱弟"。
1.指尚書省。
戰勝歸來。
①歐洲一種紀念戰爭勝利的建筑。始見于古羅馬時期,當時統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績◇為歐洲其他國家所沿用。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廣場上。用石塊砌筑,形似門樓,有一個或三個拱券門洞,上刻宣揚統治者戰績的浮雕。著名的有羅馬的泰塔斯凱旋門(建于公元82年)和巴黎的雄獅凱旋門(建于1806-1836)。②長篇小說。德國雷馬克作于1946年。外科醫生弗雷森堡因掩護過一個猶太作家而被關入集中營,后越獄逃到巴黎。一次,偶見曾對他施行酷刑并折磨死他妻子的納粹軍官。為了報仇雪恨,他用盡一切辦法,最后殺死了這個軍官。
1.歡樂的宴會。
1.和易貌。
1.指輔佐君主的大臣。
1.和樂,歡樂。
1.勝利的樂曲。
1.切實周到。
1.諷喻。
1.勸戒匡正。
切實;懇切言多剴切|詳實剴切|交情剴切|說得那么剴切。
1.切實平易。
1.懇切直率。
1.懇切真摯。
1.干枯光禿之貌。
1.猶言大地。
1.軍隊戰勝歸來奏愷樂時所唱的歌。
1.慶祝作戰勝利的軍樂。
1.亦作"愷弟"。
2.和樂平易。
1.懇切直率。
1.猶懇切。
1.解說;闡釋。
1.開通;通達。
1.啟發引導。
1.開合。引申指變化。
1.指天將明時。
2.開發;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