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古代逼迫活人陪葬,也指用偶人或器物隨葬。
2.
動詞
為維護某種事物或追求某種理想而犧牲生命。
1.
以人從葬。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王縊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
2.出自《論衡·死偽》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妾。”病困,則更曰:“必以是為殉?!?/p>
2.
為某種目的或理想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1.出自《莊子·讓王》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
2.出自《求自試表》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
3.出自《且介亭雜文·〈草鞋腳〉小引》有許多青年,竟至于在黑暗中,將生命殉了他的工作了。
3.
隨;跟從。
1.出自《孟子·盡心下》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將復之,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
2.出自《雜體詩·效劉琨〈傷亂〉》秦趙值薄蝕,幽并逢虎據。伊余荷寵靈,感激殉馳騖。
4.
追求;營謀。
1.出自《漢書·敘傳上》豈余身之足殉兮,愇事業之可懷。
2.出自《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於生前,志士思垂名於身后。
5.
通“徇”。示眾。
1.出自《商君書·賞刑》顛頡后至,請其罪。君曰:“焉用事吏?”遂斷顛頡之脊以殉。
6.
指從葬的人。
1.出自《墨子·節葬下》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
7.
通“徇”。巡回。
1.出自《周禮·秋官·環人》有任器則令環之。
2.出自《后漢書·李固傳》南陽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尸不肯去。
1.即打球。遼金風俗,在五月里舉行打球﹑射柳的武藝比賽。因球形如桃,故稱。
1.遲延不進貌。
1.亦作"打滴溜"。
2.方言。謂人或物因懸空掛起而晃動。
1.用武力奪取政權。
2.比喻創立事業。
1.用手工鍛造鐵器。
1.比喻做事抓緊時機,加速進行。
1.探問。
1.方言。指頭頸用力向后仰,胸部和腹部挺起。
1.除去阻隔使相貫通。
2.戲曲術語。參見"打鬧臺"。
1.筵席上跟在座的人順次劃拳,贏則通過,輸則再劃,每輸一次,飲酒一杯,直到全體通過為止,故稱。
1.申遞向上呈轉的狀子。
1.帶頭;領先。
2.起初;開頭。
3.從頭。
4.頂頭。謂風浪阻礙前進。
5.指當頭。 6.碰頭。 7.謂抽頭。
1.逆風。
1.開第一炮。比喻帶頭,領先。
1.在先頭作戰。
2.比喻臨事當先。
1.下跪。
1.古時官吏打鼓退堂。
2.比喻中途退縮。
1.即瓦卜。古代一種占卜方法擊瓦而視其裂紋以定吉兇。
2.指兒童擲瓦的游戲。
3.方言。倒楣,家業破落。
1.彎轉。
1.撒網。
2.猶言敲竹杠。
1.打獵。因須多人合圍,故稱。
2.四面圍起來。
3.古代一種兒童游戲◇亦用以稱玩骨牌。
1.問;審問。
2.打聽;探詢。
1.見"打諢"。
1.摜家具,發脾氣。
1.賀喜。
1.做細作。
1.攻克。
2.奠定。
1.謂一開頭就給對方以拷打或威脅,使之易于屈服。
1.比喻帶頭,沖在前面。
1.謂因無事可做而閑著。
1.開火。
2.引申指某項行動開始。
3.比喻事情初見成效。
1.亦作"打銷"。
2.消除,取消。
1.見"打消"。
1.謂不按組織原則向上級夸大或無中生有地反映別人的所謂缺點和錯誤。
1.俗謂吃點心。
1.比喻為個人或局部利益打算。
1.收藏。
1.明清之際一種替人充當保鏢﹑打手的行幫。
1.謂動物交媾。
1.旋轉;兜圈子。
2.謂設法周轉錢財。
1.古時小販賣焦?時招攬生意的一種方法。
1.盤旋。
2.圍繞著某物轉。引申指周旋獻殷勤;磨煩。
1.見"打旋"。
1.亦作"打漩子"。
2.兜圈子;轉來轉去。
1.用水洗滌。
1.打轉。走江湖,跑碼頭。
2.泛指走動﹐進出。
1.團雪成球而互相投擊為戲。
1.見"打鴨驚鴛鴦"。
1.比喻打此而驚彼。
1.說閑話。
2.斗口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