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規矩;法則。
2.
名詞
一段路;道路。
3.
名詞
行進的距離。
4.
名詞
事物發展的經過或進行的次序。
5.
動詞
計量,計算。
6.
名詞
(Chéng)姓。
1.
度量衡的總稱。
1.出自《荀子·致仕》程者,物之準也;禮者,節之準也。程以立數,禮以定倫。
2.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於是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閑出矣。
2.
容量。
1.出自《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
2.出自《韓詩外傳》齊桓公置酒,令諸大夫曰:“后者飲一經程。”管仲后,當飲一經程,飲其一半,而棄其半。
3.
法式;章程,規格。
1.出自《墨子·號令》為守備程,而署之曰某程,置署術街衢階若門。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下》二月,詔曰:“欲省賦甚。今獻未有程,吏或多賦以為獻,而諸侯王尤多,民疾之。”
3.出自《彼狂》詩萬物不給乃相兵,伏犧畫法作后程。
4.出自《明史·單安仁傳》安仁精敏多智計,諸所營造,大小中程。
4.
典范;法度。
1.出自《呂氏春秋·慎行》為義者則不然,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后世以為法程。
2.出自《張九齡碑》昭昭令名,千古作程。
3.出自《贈王侍御》詩幸君揚素風,永作來者程。
5.
效法。
1.出自《詩·小雅·小旻》哀哉為猶,匪先民是程。
2.出自《楚辭·遠游》高陽邈以遠兮,余將焉所程?
3.出自《圣武記》仁不伐國,儒不譚兵,墨傳守圉,吏號專城,言守不言攻,兼愛是程,作《城守篇》。
6.
衡量;品評。
1.出自《商君書·戰法》兵起而程敵,政不若者勿與戰,食不若者勿與久。
2.出自《漢書·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3.出自《罪言》山東之地,禹畫九土曰冀州野。舜以其分太大,離為幽州,為并州,程其水土,與河南等,常重十一二,故其人沈鷙多材力,重許可,能辛苦。
4.出自《讀進士試卷》詩安知鴻都事,竟用程人物。
5.出自《忠翊郎武學博士蔡君墓志銘》壽皇圣帝進天下以知兵,故尤重武,親教騎射,程其力用,武士有一長,必演而出之。
6.出自《〈皇朝經世文編〉敘》然無星之秤不可以程物,故輕重生權衡,非權衡生輕重。
7.
較量;比擬。
1.出自《韓非子·定法》問者曰:“申不害、公孫鞅,此二家之言,孰急於國?”應之曰:“是不可程也?!?/p>
2.出自《論衡·量知》夫文吏之學,學治文書也,當與木土之匠同科,安得程於儒生哉!
3.出自《文心雕龍·夸飾》辭入煒燁,春藻不能程其艷;言在萎絕,寒谷未足成其凋。
8.
限度;期限;定額。
1.出自《說苑·談叢》明君之制,賞從重,罰從輕,食人以壯為量,事人以老為程。
2.出自《漢書·刑法志》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
3.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晷漏肅唱,明宵有程。
4.出自《太平廣記》少君乃與其成藥二劑并其方……調其湯火,使合成雞子,三枚為程,服盡一劑,身體便輕。
5.出自《新唐書·虞世南傳》今以數月之程,課數十年之事,其於人力不亦勞矣?
6.出自《聊齋志異·韋公子》及愈,公與之約:能讀倍諸弟,文字佳,出勿禁;若私逸,撻如前。然公子最慧,讀常過程。
9.
監督;考核。
1.出自《尉繚子·原官》程工人,備器用,匠工之功也。
2.出自《韋貫之可工部尚書制》況今之尚書,漢公卿也,言動可否,屬人耳目焉,固不專率四屬程百工,備位於冬官而已。
3.出自《羅坊鄉塾記》且今之程於學以為之等者,經義、詞賦、策論而已。
10.
呈現;表現。
1.出自《文選·張衡〈南都賦〉》致飾程蠱,偠紹便娟。
2.出自《上西府書》則又在篤意以求之,平心以思之,人效其說,士程其技,則無遺矣。
11.
指以驛站郵亭或其他停頓止宿地點為起訖的行程段落。
1.出自《東觀漢記·東平憲王蒼傳》蒼到國后,病水氣喘逆,上遣太醫丞相視之,小黃門侍疾,置驛馬傳起居,以千里為程。
2.出自《從陜至東京》詩風光四百里,車馬十三程。
3.出自《與尹師魯書》及來此,問荊人,云去郢止兩程。
4.出自《水滸傳》當下薛霸收了金子說道:“官人放心,多是五站路,少便兩程,便有分曉。”
5.出自《圣武記》改道便捷,較舊驛近七八程。
12.
路徑;行程。
1.出自《送靈武李侍御》詩地得江南壤,程分磧里沙。
2.出自《上行杯》詞少年郎,離別容易,迢遞去程千萬里。
3.出自《送越卒楊屯田赴闕》詩野程江樹遠,公?郡樓虛。
4.出自《水滸傳》略請到山寨少敘片時,便送登程。
5.出自《來庵袁公墓志銘》一日赴王急召,山程積雪,劣容馬足。
6.出自《人民文學》那描繪一位古代女子在雨中趕程的情景的小戲《瑞蘭走雨》,多么使我歡喜!
13.
事情發展的步驟、階段。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敬道日出,便程東作。
2.出自《廣雅·釋言》帙,程也。
3.出自又如:議程;日程;課程;進程。
14.
旅行的盤纏或行李。
1.出自《醒世恒言·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家人收拾書程,一逕到家。
2.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三》一里,有追呼於后者,則管卒以回柬具程,命役追至,而程猶置旅寓中,因令顧仆返取。
15.
特指虎豹。
1.出自《列子·天瑞》青寧生程,程生馬。
2.出自《夢溪筆談·辯證一》《莊子》云“程生馬?!薄嘀裂又荩酥两裰^虎豹為“程”,蓋言“蟲”也。
16.
古邑名。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東。
1.出自《逸周書·大匡》維周王宅程。
17.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程氏,伯爵,風姓,重黎之后也。重為火正,裔孫封於程……至周宣王時,程伯休父失其官守,以諸侯入,為王司馬。又晉有程鄭、程嬰,漢有程不識,魏有程昱,吳有程普……自是程氏世有人焉。
18.
引申指一段短暫的時間或一段短暫的距離。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若是此時說話的在旁邊一把把那將軍扯了開來,讓他每講一程話,敘一程闊,豈不是湊趣的事。
2.出自《西游記》我還得走路,將馬讓與你騎一程,到你上宮,還我馬去罷。
3.出自《月牙兒》媽那天對我特別的好,我走不動便背我一程,到城門上還給我買了一些炒栗子。
19.
引申指物體行進的距離。射程。
1.出自《泊湓浦感舊》搖搖遠堤柳,黯黯十程煙。
1.使心境平和。
1.猶袖手。
1.指溫暖的陽光。
1.謂和諧地回旋。
1.猶和戎。
1.溫順而馴服。
1.和睦謙遜。
1.溫和文雅。
2.謂樂曲的聲調和諧雅正。
3.指詩詞的風格和平雅正。
1.溫和的言辭。
2.謂舒緩出氣以發聲。
形容態度和藹可親。
1.調制藥物;調和藥物。
1.見"和協"。
1.指人體中的元氣和津液。
2.平緩的水。
1.亦作"和壹"。
2.和合一致;和睦同心。
1.謂不脫衣服。
1.見"和一"。
1.合適,舒服。
1.猶溫和;和諧快樂。
1.謂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
2.猶德義。
交戰雙方關于恢復和平的談判。
1.和悅。
1.平和之音;和諧之音。
2.音樂術語。同時發響的若干個音。
1.猶和鳴。
1.指車鈴之聲相應。
2.和氣感應。
1.溫和雍容。
2.猶和諧。
3.古代撤膳時所奏的和諧的音樂。
1.謂百姓和諧而財用豐足。
1.和睦友愛。
1.舊指以種種誘惑方法使未滿二十歲之男女或有配偶之人脫離監護人或家庭。參閱《清律.刑律.賊盜》。
1.猶和悅⊥顏悅色,心情舒暢。
1.猶細雨。與驟雨相對。
1.日本語。
1.卞和之玉。喻稀世之寶。
2.卞和之玉。喻不為世重的賢才。
1.指和諧的境界。
1.溫和寬宏。
1.猶安樂。
2.安康;安適。
1.和暖,氣候溫和。
和藹愉悅神情~。
1.混雜;摻雜。
1.仁德,恩澤。
2.指和潤的雨露。
3.溫暖濕潤。
1.協和審正。
1.謂酬和他人的詩章。一般只和其意,非必和其韻。
1.形容樂音和平中正。
2.和順端正。
1.平和爽直;和順正直。
1.醇和而甘美。
1.古代鄉射禮的五項要求之一。射時要志正體和。
1.和平治理。
2.太平,安定。
1.指卞和向楚王獻玉之事。
1.古樂器名。相傳堯時垂所作之鐘。
比喻同心協力,共同克服困難。
1.佛教語。僧眾。
2.使百姓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