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專用的器物。
2.
名詞
武器。
3.
名詞
〈書〉枷和鐐銬之類的戒具。
1.
枷杻、鐐銬之類的刑具。參見“械梏”。
1.出自《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淮陰,王也,受械於陳。
2.出自《南史·戴僧靜傳》僧靜與獄吏飲酒及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鎖,發屋而出。
3.出自《續墨客揮犀》﹝石曼卿﹞每與客痛飲,露發跣足,著械而坐,謂之囚飲。
2.
武器。
1.出自《周禮·天官·司書》三歲,則大計群吏之治,以知民之財,器械之數。
2.出自《紅樓夢》起先晚上不敢行走,以致鳥獸逼人;近來,甚至日間也是約伴持械而行。
3.出自《且介亭雜文·答曹聚仁先生信》要不然,我們就會自己繳了自己的械。
3.
泛指器械;器具。參見“械器”、“械用”。
1.出自《莊子·天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
2.出自《漢書·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
4.
拘禁;拘系。
1.出自《敘奏》百司皆牢獄,有栽接,吏械人逾歲而臺府不得而知之者。
2.出自《刑部郎中張府君神道碑》府君徐出,獨械四卒,掠之。
3.出自《聊齋志異·書癡》郎垂死,無一言。械其婢,略能道其彷佛。
5.
治,整治。
1.出自《文選·馬融〈長笛賦〉》撟揉斤械,剸掞度擬。
6.
引申為束縛。
1.出自《雨中寄孟刑部幾道聯句》美君知道腴。逸步謝天械。
2.出自《秋夕大風松聲甚壯戲作短歌》人生不自憐,坐受外物械。
1.急傳的訃聞。
1.驛遞。
1.驛馬。
1.即驛騎。
1.驛傳書信。
1.驛站。
1.巫婆。
1.古代記時的竹牌。鑰,書寫用的竹牌。
2.指時光。
1.過年時吃的一種面食。
1.謂不停地運行的歲月。
2.謂歲月不停地運行。
3.年壽和氣運。
1.指自然災害。
1.年歲。
1.方言。長工。
1.猶年伯。
1.全年支出。
1.亦作"年侄"。
2.明清科舉中式者對同年之子的稱謂。
1.指舊俗過年所用的黃錢﹑掛錢﹑神馬等紙做之物。
1.年齡與爵秩。
1.即中年,壯年。
2.謂一年之內。
1.一年的末了。
1.《周禮》太祝所掌六祝之一。
1.古時男子年滿三十謂之壯◇以"年壯"泛指壯年。
1.年齡與狀貌。
1.任職年限及資歷。
1.每年的租稅。
1.年高;年長。
2.長輩。
1.方言。雇工。
1.人的壽命。
2.指立國的年數。
1.見"鲇溜"。
1.亦作"鲇出溜"。
2.比喻像鲇魚一樣又粘又滑地很快溜走。
1.魚綱,鲇科。身體表面多黏液,無鱗,背部蒼黑色,腹部白色;體長,前端平扁,后部側扁,頭扁口闊﹐上下頜有四根須,尾圓而短,不分叉﹐背鰭小,臀鰭與尾鰭相連。生活在河湖池沼等處,白晝潛伏水底泥中,夜晩出來活動,吃小魚﹑貝類﹑蛙等。
1.同"鲇魚上竹竿"。
1.同"鲇魚上竹竿"。
1.同"鲇魚上竹竿"。
1.猶言鲇魚上竹竿。比喻上升艱難。
1.即糌粑。
1.粘滯不爽﹑迷迷糊糊的樣子。
1.黏著在木膠上。
液體濃度高,有黏性,不易流動黏稠的漿糊|黏稠的松脂|黏稠的大米粥。
1.液體或半流體流動難易的程度。流動越難的物質﹐其粘度越大,如膠水﹑漿糊等都是粘度較大的物質。
1.食品名。黍米和糖制成的糕。
又稱膠黏劑”,俗稱膠”。具有良好黏合能力的物質。分無機物質與有機物質兩類。無機物質有水玻璃等。有機物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有來自各種動植物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許多合成樹膠,如糊精、橡膠、環氧樹脂、酚醛樹脂等。可黏合金屬、玻璃、木材等材料。廣泛應用于工業、交通、建筑等部門及日常生活中。
1.又黏又滑。
1.指魚落網中。
1.黏著之狀。
人造纖維主要品種之一。以木材、棉籽絨、甘蔗渣和植物b1798訓忍烊幌宋素為原料,經化學方法加工制成。分普通長絲、短纖維和強力絲三種。吸濕性好,易染色,抗靜電,適于紡織加工,其織物穿著舒適。
1.謂以粘性糊狀物將物體連接在一起。
1.介于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微生物。形態各異,無葉綠素,多為腐生,少為寄生﹐是研究生物化學﹑遺傳學等的重要材料。
1.形容高聳入云,仿佛與天相連。
1.猶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