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液體很快地流下。
2.
動詞
拉肚子;腹瀉。
1.
傾瀉,水往下急流。
1.出自《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銅陵映碧澗,石磴瀉紅泉。
2.出自《散發(fā)一扁舟》詩秋水瀉明河,迢迢藕花底。
3.出自《醒世恒言·黃秀才徼靈玉馬墜》那涪江水勢又與下面不同,離川江不遠(yuǎn),瞿塘三峽,一路下來,如銀河倒瀉一般。
4.出自《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2.
傾注;傾倒。
1.出自《搜神記》掘堂上作大坎,瀉水其中。
2.出自《次韻黃華和同年九日詩》芳酒瀉盈樽,秋香折盈把。
3.
排泄。
1.出自《白虎通·情性》腎者主瀉,膀胱常能有熱。
2.出自《論衡·道虛》口齒以噍食,孔竅以注瀉。
4.
指腹瀉,使腹瀉。
1.出自《夢溪補(bǔ)筆談·藥議》楝根皮瀉人,枝皮則吐人。
2.出自《續(xù)博物志》真菊可以延齡,野菊可以瀉人。
3.出自《駱駝祥子》這回添上了痢病。他急得抽自己的嘴巴,沒用,肚皮似乎已挨了腰,還瀉。
5.
宣泄,吐露。
1.出自《志雅堂雜鈔·人事》翁精于琴,善音律。有畫魚周大夫者,善歌。閑令瀉譜,參訂,雖一字之誤,必隨證其非。
2.出自《水滸傳》呼酒謾澆千古恨,吟詩欲瀉百重愁。
3.出自《橄欖·行路難下篇》千數(shù)百年前一位詩人的心聲,不知不覺地從愛牟口中流瀉出來了。
6.
通“潟”。鹽堿地。參見“瀉土”。
1.出自《論衡·超奇》山之禿也,孰其茂也?地之瀉也,孰其滋也?
2.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瀕海廣瀉,并為膏土。
1.清澈。
2.清楚﹐明晰。
1.豁達(dá);明達(dá)。
1.清晨。
1.高聲彈奏。
1.清亮的笛聲。
1.高調(diào)。謂高聲吟唱。
1.高聲諷誦。
1.見"朗個"。
1.亦作"朗格"。
2.方言。猶怎么。
1.蛤蜊的一種。
1.明亮開闊。
2.顯豁。
1.明鏡。
1.高尚的操守。
1.明凈。
1.明快;敏捷。
1.開豁的胸襟。
1.明凈。
1.明鏡。
1.見"朗儁"。
1.見"朗儁"。
1.亦作"朗雋"。亦作"朗俊"。
2.高雅俊秀。
1.見"朗抗"。
1.亦作"朗伉"。
2.高亢不馴。
1.指高人﹐高士。
①象聲詞,形容清晰響亮的聲音書聲~ㄧ笑語~。②形容明亮~星光ㄧ~乾坤。
1.謂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
1.明朗艷麗。
1.明白凝練。
1.明亮。
2.高潔剛烈。
1.爽朗超脫。
1.疏密。謂大小。
1.明亮。
1.英語rum的譯音。也稱老姆酒。是用甘蔗汁﹑糖蜜等經(jīng)發(fā)酵﹑蒸餾而成的酒。酒精含量一般不超過65%。新酒透明無色﹐陳酒帶金黃色。國外以牙買加所產(chǎn)最為馳名﹐我國以廣東所產(chǎn)為上。
1.眼睛明亮。
1.高歌。
1.指明月。
1.清澈﹐清明。
1.光明貌。
2.亦作"杍然"。清澈貌;明白貌。
3.疏朗貌。
4.形容聲音響亮。
1.明亮的陽光。
1.明亮潤澤。
2.爽朗溫和。
3.謂聲音響亮圓潤。
1.穎悟贍詳。
2.清朗充足。
高聲;大聲~大笑。
1.明敏的識見。
1.爽朗;明朗。
1.無固定格律﹐以節(jié)奏明快﹑音調(diào)和諧為特色﹐適合于朗誦的詩體。
1.見"朗悟"。
1.明亮的月夜。
1.高聲嘯詠。
1.明察之心;光明之心。
1.清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