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人和高等動物體內循環系統中的液體組織,紅色,有腥氣,由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組成。作用是把養分和激素輸送給體內各個組織,收集廢物送到排泄器官,調節體溫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
2.
形容詞
同一祖先的。
3.
名詞
氣質剛烈、熱誠。
4.
名詞
指月經。
5.
名詞
姓。
6.
動詞
兇殺;流血。
1.
古代專指作祭品用的牲畜血。后亦泛指血液。按,《說文·血部》:“血,祭所薦牲血也。”段玉裁注:“不言人血者,爲其字從皿,人血不可入于皿,故言‘祭所薦牲血’,然則人何以亦名血也,以物之名加之人。古者茹毛飲血,用血報神,因制血字,而用加之人。”
1.出自《易·歸妹》士刲羊,無血。
2.出自《法言·淵騫》原野厭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
3.出自《水滸傳》王婆當時就地下扶起武大來,見他口里吐血,面皮蠟查也似黃了。
4.出自《彷徨·祝福》她就一頭撞在香案角上,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用了兩把香灰,包上兩塊紅布還止不住血呢。
2.
指因悲痛而流的淚。
1.出自《易·屯》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2.出自《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
3.出自《送處士武君歸章洪山居》詩形影無群消息沈,登聞三擊血沾襟。
3.
指有血緣關系的近親。
1.出自《太玄·玄錯》親附疏,割犯血。
2.出自《諸子平議·揚子〈太元〉》血與疏對文,則血是親近之意,猶言骨肉也。
4.
指血紅色。
1.出自《柳毅傳》俄有赤龍長千余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
5.
殺傷;傷害。
1.出自《封燕然山銘》斬溫禺以釁鼓,血尸逐以染鍔。
2.出自《元和圣德詩》韋皋去鎮,劉辟守后。血人于牙,不肯吐口。
6.
謂鮮血涂沾。參見“血刃”。
1.出自《請上尊號表》昔者媧皇殺黑龍以濟冀州,堯誅九嬰以定下土,血兵刓刃,僅就厥功。
2.出自《新唐書·李峴傳》陛下之親戚勛舊子若孫,一日皆血??砧,尚為仁恕哉?
7.
染。
1.出自《山海經·南山經》有木焉……其名曰白?,可以血玉。
8.
比喻剛強、熱誠。參見“血性”、“血誠”、“血懇”。
1.出自《兒女英雄傳》要講他這種胸襟,這番舉動,就讓是個血性男子也作不來。
9.
指月經。
1.出自《本草綱目·主治二·婦人經水》銅鏡鼻,血閉癥瘕,伏腸絕孕。
10.
通“恤”。憂;憂慮。
1.出自《易·小畜》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2.出自《大戴禮記·少間》血者猶血,酒者猶酒。
11.
指血緣,血統。
1.出自《感懷》詩誓將付孱孫,血絶然方已。
1.猶追尋。
1.依從風俗,隨俗。
1.追述,追說。
2.對過去的犯罪行為,在法定期限內起訴和追究刑事責任的叫追訴。超過法定期限的,不再追訴。但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則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逆流向河流的源頭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本末追溯漢字源┝鰨追溯人類起源的歷史。也指逆著事物發展的順序回顧老人對這段歷史作了詳細的追溯。
1.見"追溯"。
1.猶追計。
1.跟隨。
1.追逼索取;催討。
2.猶追尋。
1.為死者加恩延譽。
1.謂追溯往事而感嘆。
1.追溯探求。
1.追趕討伐;追擊。
2.猶追尋,追索,催討。
1.謂收回成命,停止執行。
2.謂收回舊物,停止通行。
1.追趕挽留。
1.追趕逃亡者。
2.秦末,楚漢相爭,韓信棄楚歸漢,未被重用而逃,漢相蕭何賞識韓才,親自把韓追回來,并勸說劉邦重用韓信,拜為大將。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因以"追亡"為典。
3.追念死者。
1.追擊敗逃的敵人。
1.見"追亡逐北"。
1.謂給死者追加王號。
1.追念往事;追悼死者。
1.猶追慕。
1.亦作"追維"。
2.追憶;回想。
1.見"追惟"。
1.猶追尋;尾追。
1.追根究底地問;追查。
1.猶悔過。
1.后來領會;追想領悟。
1.追思往事而嘆惜。
1.追念仰慕。
1.猶追賜。
1.追趕襲擊。
1.亦作"追饗"。
2.祭名。
1.指名聲相當,比配。
1.見"追享"。
1.猶回想。
1.謂追究前愆而削奪官職。
1.追行孝道于前人。指敬重宗廟﹑祭祀等,以盡孝道。
1.追隨仿效。
1.追趕逼迫。
1.謂追加刑罰。
1.見"追修"。
1.謂逐寇捕盜。
2.謂追租的公差。
1.見"追敘"。
1.亦作"追?"。
2.謂補行撫恤。
1.追隨;跟隨。
2.跟蹤尋找。
3.指追求。
4.追憶,回想。
1.追查巡邏。
1.猶追問。
1.事后掩飾。
2.猶追擊。
1.追隨仰慕。
1.謂祭祀死者,繼盡孝養之道。
1.回憶;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