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互相。
2.
動詞
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
3.
名詞
(Xiāng)姓。
4.
動詞
親自查看。
1.
交互;互相;共同。
1.出自《易·同人》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3.出自《陳情事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4.出自《艾青詩選·自序》詩人也只有和人民在一起,喜怒哀樂都和人民相一致……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
2.
遞相;先后。
1.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
2.出自《后漢書·侯霸傳》后千乘歐陽歙、清河戴涉相代為大司徒。
3.出自《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3.
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施為。
1.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
2.出自古樂府《木蘭詩》爺娘聞女來,出門相扶將。
3.出自《送高三十五書記》詩驚風吹鴻鵠,不得相追隨。
4.出自《凰求鳳·情餌》你三心兩意費躕躊,既要相留,又要相丟。
5.出自《山那面人家》問過一位了解姑娘的專家,承他相告:“她們笑,就是因為想要笑。”
6.出自《左傳·隱公十一年》其能降以相從也,無滋他族,實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
7.出自《韓非子·六反》故父母之于子也,猶用計算之心以相待也。
4.
質地;實質。
1.出自《詩·大雅·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2.出自《文心雕龍·辨騷》金相玉式,艷溢錙毫。
3.出自《詔書蓋璽頒行論》圖書既鑄,粲乎輝煌,加朱設色,金玉其相。
5.
相差。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
2.出自《論衡·知實》圣賢之實同而名號殊,未必才相懸絕,智相兼倍也。
6.
通“鑲”。參見“相嵌”。猶鑲嵌。
1.出自《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余嘗見夏雕戈,于銅上相嵌以金,其細如發,夏器大抵皆然。歲久金脫,則成陰??,以其刻畫處成凹也。
7.
姓。晉有相龍。見《晉書·五行志上》。
1.出自《廣韻?陽韻》相,姓。出姓苑。
1.將過失轉推于他人。
1.移文彈劾。
1.巡回防查。
1.所遷移的民戶。
1.移植花木。
1.靠憑;將身體靠在他物之上。
2.依賴;依靠。
3.指所依賴的人。
1.怪僻;獨特而不合于俗。
1.見"倚郭"。
1.依賴;依靠。
1.亦作"倚闌"。
2.憑靠在欄干上。
1.見"倚欄"。
1.奇麗。倚,通"奇"。
1.倚靠在樓窗或樓頭欄干上。
1.古人為父母守喪時居住的簡陋棚屋。
2.謂父母倚靠廬舍盼子歸來。
1.謂父母望子歸來之心殷切。
2.即倚廬。
1.一只車輪。
1.靠在馬身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絶可觀。"后人多據此典以"倚馬"形容才思敏捷。
1.《戰國策.齊策六》"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晩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后因以"倚門"或"倚閭"謂父母望子歸來之心殷切。
2.靠著門。
3.舊指妓女接客。
1.謂依傍或因襲他人。
1.舊指妓女賣淫。
1.見"倚門賣笑"。
1.指妓女。
1.隨順貌。
1.免除。
1.謂受信用和寵幸。
1.依據,根據。
1.倚重親近。
1.要強,好勝。
2.倚恃﹑憑借強力。
1.傾側的危墻。
1.傾斜。
1.帽名。
1.靠著船槳。指泛舟。
2.把船槳擱置一邊。謂停止航行。
1.謂怪僻而不合于世俗的人。
1.謂依靠別人生活。
1.倚重信任。
1.謂和著瑟聲。
1.謂傾斜。
1.即萻甫。古時視為瑞草。
1.把身子靠在某一物體上。
1.依照歌曲的聲律節奏。
2.指按譜填詞。
1.聳立的石頭。
2.靠在石上。
1.見"倚市門"。
1.僻邪之事。《荀子.榮辱》"飾邪說,文奸言,為倚事。"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三》引此句,云"'倚'為'邪'也",即僻邪。一說謂怪異之事,見王先謙集解。
1.仗著勢力。
1.依靠仗恃。
1.梯子。
2.靠著梯子。
1.靠著天。形容極高。
1.形容極長的劍。語本宋玉《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
1.倚壁而聽。
1.見"倚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