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鋒利。
2.
名詞
古代一種兵器。
3.
名詞
古代叉一類的種田捕魚的工具。
1.
亦作“銽”。
2.
農具名。
1.出自《說文·金部》铦,臿屬。
2.出自《論衡·幸偶》等之金也,或為劍戟,或為鋒铦。
3.
魚叉。
1.出自《廣韻·平鹽》《纂文》曰:“鐵有距,施竹頭,以擲魚為铦也?!?/p>
4.
鋒利。
1.出自《墨子·親士》今有五錐,此其铦,铦者必先挫。
2.出自《吊屈原賦》莫邪為頓兮,鉛刀為铦。
3.出自《難綰刀子歌》黃金鞘里青蘆葉,麗若翦成铦且捷。
4.出自《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句》觸地詞源涌,推鋒筆陣铦。
5.
指磨礪使銳利。
1.出自《資暇集》一日,所由剺刀忽折,不余寸許,吏乃铦以應急,覺愈於全時。
6.
銳物;利器。
1.出自《新論·適才》棠溪之劍,天下之铦也,用之獲穗,曾不如鉤鐮之功也。
7.
指銳物、利器的尖端。
1.出自《書品》敏思藏于胸中,巧態發于毫铦。
1.憐恤。
1.謂父母之喪。
2.指帝王死于非命。
1.撫恤。
1.指皇帝的聽聞。
1.黃綿所制的小球。懸于冠冕之上,垂兩耳旁,以示不欲妄聽是非。
1.增益。
1.亦作"僶勉"。努力,勤奮。
2.勉強。
1.見"僶俛"。
1.努力;奮勉。
1.有名的戲班。
1.著名的地區。
1.名刺;名片。
1.名貴的寶物。
1.名望與行輩。
2.猶名流。
1.指有名的文章或書畫。
1.對名實關系的辯論。
1.宋代禮部郎中的別稱。參見"名郎"。
1.指名逮捕。猶言通緝。
2.有名的捕快。
1.見"名不副實"。
1.亦作"名不符實"。
2.名聲與實際不相符合。
1.謂所傳的名聲與實際相符。
1.謂盛名非憑空取得。
1.謂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虛妄。
1.謂名分不正或名與實不相符,話就不順理。
1.名家著作類。南朝梁阮孝緒《七錄.子兵錄》著錄有"名部九種九帙一十七卷"。
2.猶名曲。
1.猶名冊。
1.著名的才士。
1.名貴的木材。
1.登記人名的簿子。
1.謂據星名而觀察推求。
1.名流會聚之所。
2.指科舉的考場。以其為士子求功名的場所,故稱。
3.泛指追逐聲名的場所。
1.著名的倡優。
1.著名的歌手。
1.有名的賢臣。
1.名號稱謂。亦指事物名。
2.名聲。語本《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著名的城市。
1.名稱與程式。
2.名家的程式。
1.大的河流。
1.名聲永留史冊。
1.謂名聲永遠流傳。
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時間、方位等的詞。多數漢語名詞有同數詞、量詞組合的功能,而一般不同副詞組合,在句子中主要充當主語、賓語、定語。
1.根據一定標準排列的姓名或名稱的次序。
1.事物以主人所稱之名為名。
1.名義尚存在,實際已消亡。
1.有名望的賢達。
1.巧妙的回答。
1.記錄人名的單子。
1.名望與德行。
2.指有名望德行的人。
1.猶德高望重。
1.名勝之地。
2.名聲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