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神話傳說中可以長生不老,有奇特能力的人。
2.
名詞
(Xiān)姓。
3.
名詞
比喻在某方面特異的人。
1.
亦作“僊”。亦作“僲”。
2.
成仙。
1.出自《論衡·道虛》世見其書,深冥奇怪;又觀《八公之傳》,似若有效,則傳稱淮南王仙而升天,失其實也。
2.出自《抱樸子·金丹》合丹當于名山之中,無人之地,結伴不過三人,先齋百日,沐浴五香……成則可以舉家皆仙。
3.出自《抱樸子·金丹》第四之丹,名曰還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
3.
輕舉貌。參見“仙仙”。
1.出自如:飄飄欲仙。
2.出自《詩·小雅·賓之初筵》舍其坐遷,屢舞仙仙。
3.出自《莊子·在宥》鴻蒙曰:意,毒哉!仙仙乎歸矣!
4.出自《論衡·譴告》孝武皇帝好仙,司馬長卿獻《大人賦》,上乃仙仙有凌云之氣。
5.出自《妾薄命》詩袖隨禮,容極情,妙舞仙仙體輕。
6.出自《白纻曲》仙仙徐動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
7.出自《云間據目抄序》其人森森乎如開玉府,仙仙乎若乘白云而行廣漠,蓋非天壤間恒有也。
8.出自《聊齋志異·丐仙》蝶展然一飛,化為麗人……陳曰:“不可無以佐觴?!迸讼上啥?。
9.出自《祭宗室壽伯茀太史文》長安春陰,柳綿仙仙?;剀嚫鎰e,遂辭幽燕。
4.
用于死或死者的婉詞。參見“仙逝”、“仙幾”。
1.出自《四女寺》詩竟以處子終,白首乃仙逝。
2.出自《紅樓夢》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3.出自《播火記》受驚不小,損失巨大,卻是小事;老父年邁,也因此仙逝了!
4.出自《答總憲張》辱示,敢并及之。薄奠,敬因使者,布之太君仙幾。
5.
用于稱道教的人和事物。參見“仙經”、“仙姑”。
1.出自《抱樸子·辨問》仙經以為,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氣,自然所稟。
2.出自《代淮南王》淮南王,好長生,服食煉氣讀仙經。
3.出自《七言》詩仙經已讀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4.出自《戒庵老人漫筆·論路史》《路史》,宋乾道中廬陵羅泌長原撰,多載仙經讖緯茫昧之說。
5.出自《玉簪記·幽情》小生潘必正,下第羞歸,暫投女真觀中安息,偶見仙姑修容,光彩艷麗奪人,此心羈絆,不忍輕去。
6.出自《寄弄》敢求仙姑,面教一曲如何?
6.
指超越凡品的人或事物。參見“仙才”、“仙品”、“仙液”。
1.出自《普曜經·降魔品》面如滿月色從容,名聞十方德如山,求佛像貌難得比,當稽首斯度世仙。
2.出自《飲中八仙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3.出自《甌北詩話·李青蓮詩》若論其沉刻,則不如杜;雄鷙,亦不如韓。然以杜韓與之比較,一則用力而不免痕跡,一則不用力而觸手生春:此仙與人之別也。
7.
對有關皇宮、中央官署和宮禁事物的美稱。參見“仙掖”、“仙省”、“仙郎”、“仙衛”。
1.出自《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詩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禮闈。
2.出自《和盧給事酬裴員外》詩夕郎夜直吟仙掖,天樂和聲下禁樓。
3.出自《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見招》詩仙掖高情客,相招共一過。
4.出自《臘八日夜直》詩翻從官宿得閑時,仙掖深深晝掩帷。
5.出自《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故飛名仙省,侍講龍樓。
6.出自《題沈東美員外山池》詩仙郎偏好道,鑿沼象瀛洲。
7.出自《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仙郎久為別,客舍問何如。
8.出自《漳亭驛小櫻桃》詩當年此樹正華開,五馬仙郎載酒來。
9.出自《賀新涼·偕吳蓀圃舍人西郊踏青飲譚振之書齋》詞東閣仙郎初下直,拉取春愁同遣。
10.出自《蛾眉怨》詩宮車晚出向南山,仙衛逶迤去不還。
11.出自《金蓮記·覲圣》拂旦雞鳴仙衛陳,高憑龍首帝城春。
8.
仙女。古代用為艷婦、美女、妓女、女道士等的代稱。參見“仙人”。
1.出自《夢游春七十韻》我到看花時,但作懷仙句。浮生轉經歷,道性尤堅固。近作夢仙詩,亦知勞肺腑。一夢何足云,良時自婚娶。
2.出自《夜宴曲》詩青娥一行十二仙,欲笑不笑桃花然。
3.出自《元白詩箋證稿》六朝人已侈談仙女杜蘭香、萼綠華於世緣,流傳至於唐代,仙(女性)之一名,遂多用作妖艷婦人,或風流放誕之女道士之代稱,亦竟有以之目倡伎者。
9.
見“仙閃”。閃動貌。
1.出自《生生亭》詩遙青新畫出,三十六扇屏……一日數開扉,仙閃目不停。
10.
香港、澳門等地輔幣名。cent的音譯。意譯作“分”。一百仙等于一元。廣東等地區過去有的也稱分幣為“仙”。
1.出自《劫后拾遺》報上登過一位先生的信,就說是表示敬意,哪怕是一個仙,敬意也就到了。
11.
姓。宋有仙立、仙仲友,見《寧國縣志》。明有仙克謹,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清有仙鶴林,見《清史列傳》卷二九。
1.出自《萬姓統譜·先韻》仙,見姓苑。宋仙源,長治人,紹定間知固安縣事。
12.
神仙。古代宗教和神話傳說中超脫塵世而長生不死者。
1.出自《漢書·劉向傳》上復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
2.出自《抱樸子·論仙》凡世人所以不信仙之可學,不許命之可延,正以秦皇、漢武求之不獲,以少君、欒太為之無驗故也。
3.出自《夢游天姥吟留別》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4.出自《宴清都》詞步高臺、夜深人靜,有飛仙,同跨海山鯨。
5.出自《續新齊諧·仙童行雨》制軍方以天旱為憂,便祝曰:“爾果仙乎?能三日致雨,以救禾稼,當祠祀爾?!?/p>
13.
指神仙所居的超凡境界。
1.出自《楚辭·遠游》貴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2.出自又如:仙山、仙境、仙居。
1.祭神時的禱告。
1.古代祈求谷物豐熟的祭禮。
1.見"祈年殿"。
1.大寒。祈,通"祁"。
1.祈求雨止。
1.求借。
1.祈求克敵。
1.祈福除殃。
1.向神祈求從夢境中預知禍福。
1.祈禱豐年。
2.宮名。指秦之祈年宮。
3.殿名。參見"祈年殿"。
1.殿名。在北京天壇內圜丘北,明永樂時建,初名"大祀",為舊日合祀天地之所。嘉靖間改名"大享",專以祈谷,又名"祈谷壇"。雍正時,以名實不符,始改此稱,每年正月上辛日致祭。
1.見"祈年觀"。
1.亦稱"祈年宮"。
2.秦穆公時所造。故地在今陜西省鳳翔縣南?!段倪x.沈約詩》"既表祈年觀,復立望仙宮。"李善注"《廟記》曰'祈年宮在城外,秦穆公所造。'"一說為秦惠公所建。
1.祈求農業豐收。
1.徐緩貌。
1.拜神求簽,以卜禍福。
1.因久雨而祈禱天晴。
1.向神禱告請求。
2.泛指請求。
1.請求;懇切地希望得到。
1.祈禱以求福除災。
1.謝神佑助的祭典。
1.謂祭祀山川。
1.祈求勝利。
1.久旱求降時雨。
1.禱求速死。
1.官名。春秋時齊置,掌魚鹽之利。
2.希望;期待。
1.古代文體之一。類似祭文,不必押韻。
1.求福。
1.烹羊以祭。古代祭山的一種祭儀。
1.向導;引導。
1.烹羊以祭。古代祭山的一種祭儀。
1.古代祭地神的一種方式。先以牲獻祭求禱,然后埋之。
1.因久旱而求神降雨。古稱雩祀。
1.謂祈請實現某種愿望。
2.企求的愿望。
1.祈求戰勝。
1.祈求幸福。
1.祈求祝禱。
1.舊時迷信,無嗣者多往寺廟道觀等處許愿燒香,乞求賜子。
1.亦稱"耆戶長"。
2.古代差役名﹐職司逐捕盜賊。
1.老臣。
1.高年者之通稱。
1.年高德劭﹑素孚眾望者之稱。
1.盛德高年之士。
1.老年。
2.指老人。
1.達成。
2.平定。
1.耆阇崛山的簡稱。
1.梵語的譯音﹐又譯為靈鷲山﹑靈鳥山﹑靈鳥頂山。在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為釋迦牟尼說法之地。
1.見"耆長"。
1.老將。
1.貪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