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加之以不實之辭,妄言。
1.出自《書·仲虺之誥》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于下。
2.
誣蔑;誣陷。
1.出自《國語·周語下》今郄伯之語犯,叔迂,季伐,犯則陵人,迂則誣人,伐則掩人。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上不過任,臣不誣能,即臣將為失少室周。
3.出自《龍安海禪師碑》故今之空愚失惑縱傲自我也,皆誣禪以亂其教,昌於嚚昏,放於淫荒。
4.出自《得予固書因寄》詩忠信蓋未見,吾敢誣茲邑?
5.出自《〈申屠氏〉序言》郡中大豪方六一,虎而冠者也。聞女美,欲得之。使人陰誣昌,罪至族。
3.
夸說;吹噓。
1.出自《管子·乘馬》君舉事,臣不敢誣其所不能。
2.出自《巧團圓·得妻》我待要表才能,說來似誣,夸節操,近於藏污。
4.
欺騙。
1.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公使祝宗告亡,且告無罪。定姜曰:“無神,何告?若有,不可誣也!”
2.出自《漢書·溝洫志》四海之眾不可誣,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
3.出自《鹽池十八韻》序游覽之際,憤然成章,章三十六句,雖不虞於前輩,豈敢誣於后生。
5.
虛假;虛妄。參見“誣言”。
1.出自《顏氏家訓·養生》神仙之事,未可全誣。
2.出自《題李西臺千文》今觀此書,信不誣也。
3.出自《癸巳類稿·俄羅斯事輯》偽書用印兩顆,鈐蓋不合式,又非邊界頭目鈐記,且請通市。高宗察其誣,許通市。
4.出自《武昌起義談》余當上書請益蔡甸、琴斷口、三眼橋等處兵……后總司令親往一驗,始信余言不誣。
6.
歪曲。
1.出自《論語·子張》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2.出自《后漢紀·桓帝紀下》然立同異,結朋黨,信偏學,誣道理,使天下之人奔走爭競,弊亦大矣。
3.出自《默觚下·治篇五》執古以繩今,是為誣今;執今以律古,是為誣古。
7.
以有為無;抹煞。
1.出自《世說新語·文學》簡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2.出自《守御錄》既虜復請和,事亦已,然君之志不可誣也。今遂刊布其書,甚善。
3.出自《圣教小引》雖余志氣可取,然師友之功安可誣耶!
1.謂請托別人。
2.雇請之人。
1.美好。
1.指女子美好的笑聲或笑容。
1.清新美好。
1.俏麗的身影。
2.青年女子照片的美稱。
1.指女子嬌好的語聲。
1.美麗的打扮。
1.亦作"壍堵"。
2.古代數學名詞。兩底面為直角三角形的正柱體,亦即長方體的斜截平分體。
1.坑谷。
1.城壕;戰壕。
1.猶言阻絕。
1.深坑。
1.亦作"壍壘"。
2.深壕高壘的防御工事。
3.猶城府。
1.挖山填谷。
1.溝壑深潭。
1.侍從;仆役。
1.指仆從。
1.仆役。
1.仆從。
1.隨從佐吏;隨身的差役。
1.指男女仆役。
1.指侍從,衛士。
1.形容山崖險峻。
1.凹陷。
1.山洞。
1.崖岸底部。
1.深谷。
1.物件相互楔入相接合。
1.器物上鑲嵌金縷以為裝飾。
1.亦作"嵌空"。
2.空闊。
3.凹陷。
4.玲瓏。
1.見"嵌空"。
1.山洞,洞穴。
1.用壓力卡入。
1.山洞。
2.山崖險峻貌。
3.指峻險的山巖。
4.鱗甲張開貌。
1.舊時作詩或對聯時,將幾個特定的字(如人名﹑地名或其他成語)依次嵌在各句相同的位置上,謂之"嵌字格"。
1.猶刻本。
1.謂按一定的次序編寫。
1.刻字工。
1.猶刊刻。
1.謂讀書而有見識之人。
2.刻字匠人。
1.猶美味。《晏子春秋.諫上五》"公出舍,損肉撤酒,馬不食府粟,狗不食飦肉,辟拂嗛齊,酒徒減賜。"吳則虞集釋引王念孫曰"此所云'嗛齊'者,謂齊和之嗛于口者也。"一說減省所給之祿養。吳則虞集釋引于省吾曰"'辟拂'猶言輔拂,劉師培謂'齊'﹑'資'古通,是也;'辟拂嗛資'與'酒徒減賜'對文,言輔拂損于資給,酒徒減于賞賜也。"
1.銜恨貌。
1.咀嚼貌。
1.不滿足貌。
1.謙讓。
1.即齟鼠。
1.謙遜退讓。
1.謙虛謹慎。
1.傳說中的獸名。
1.謙恭檢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