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汚”。亦作“污”。
2.
污垢,臟東西。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汙,山藪藏疾。
2.出自《水賦》湛幽邃以納污,泯虛柔以勝堅(jiān)。
3.出自《從登香爐峰》詩慚無獻(xiàn)賦才,洗污奉毫帛。
4.出自《圖畫見聞志·石橋畫》忽於破甕內(nèi)得物如被,幅裂汙坌,觸而塵起。涿視之,乃畫也。
3.
不清潔;骯臟。參見“汙垢”、“汙穢”。
1.出自《正氣歌》序駢肩雜遝,腥臊汙垢,時(shí)則為人氣。
2.出自《虎符》服裝污垢,面目憔悴。
3.出自《敦煌曲·〈十恩德〉之六》乾處與兒眠,不嫌污穢與腥膻。
4.出自《日聞錄》古者,祭之用牲,以七體為貴,羊首牛首,肩臑心肺,皆上體也;至於腎腸臀足之類皆不用,以其在下而污穢也。
5.出自《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更有一節(jié)苦處,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氣,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浣污穢衣服。
6.出自《枯楊生花》污穢的土能養(yǎng)美麗的花朵。
4.
弄臟;污染。
1.出自《史記·滑稽列傳》飯已,盡懷其余肉持去,衣盡汙。
2.出自《后漢書·黃瓊傳》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汙。
3.出自《三國演義》眾欲殺之,荀彧急止之曰:“量鼠雀之輩,何足汙刀。”
5.
玷污;玷辱。
1.出自《楚辭·九辯》竊不自聊而愿忠兮,或黕點(diǎn)而汙之。
2.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王后有侍者,善舞,王幸之,王后欲令侍者與孝亂以汙之。
3.出自《原道》入者附之,出者汙之。
4.出自《醒世恒言·獨(dú)孤生歸途鬧夢》神女既有精靈,能通夢寐……遂賦一言相謝,決不敢學(xué)宋大夫作此淫褻之語,有汙神靈美名。
5.出自《宋論?仁宗》汙之以帷薄之愆,則曰匿丑而跡不宣。
6.
沾濕;濡染。
1.出自《呂氏春秋·論人》譬之若逃雨汙,無之而非是。
2.出自《后漢書·段炯傳》血流汙野,傷和致災(zāi)。
3.出自《官牛》昨來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汙馬蹄。
4.出自《三國演義》眾欲殺之,荀彧急止之曰:“量鼠雀之輩,何足汙刀!”
5.出自《神弦別曲》南山桂樹為君死,云衫淺污紅脂花。
6.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才讀罷,仰面哭,淚把青衫污。
7.
洗去污垢。
1.出自《送秦光祿北征》風(fēng)吹云路火,雪汙玉關(guān)泥。
2.出自《詩·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8.
鄙陋;卑下。
1.出自《荀子·非相》君子之於言,無厭。鄙夫反是。好其實(shí),而不恤其文;是以終身不免埤汙庸俗。
2.出自《史記·日者列傳》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觀於世,未嘗見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汙?
3.出自《能改齋漫錄·記事一》事上之義,莫先于首公;為臣之汙,無甚于毀節(jié)。
4.出自《慎始》行乞者,世之所謂至汙而極賤也。
9.
貪贓,不廉潔。
1.出自《漢書·酷吏傳贊》其廉者足以為儀表,其汙者方略教道,壹切禁奸。
2.出自《送湘陽能判官孺登府罷歸鐘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三首》迎風(fēng)汙吏免,先令疲人喜。
3.出自《后漢書?黨錮傳?范滂》及(滂)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汙,望風(fēng)解印綬去。
4.出自《韓非子·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必不幾矣。
5.出自《元史·泰定帝紀(jì)二》廣海古流放之地,請以職官贓污者處之,以示懲戒。
6.出自如:貪官污吏。
10.
比喻繁難艱苦的事。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若子之群吏,處不辟污,出不逃難,其何患之有?
11.
淫亂。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陽石污,而公孫誅。
2.出自《水滸傳》那婦人聽罷,哭將起來,說道:“丈夫!我不曾有半點(diǎn)兒污,如何把我休了?”
12.
特指奸污。
1.出自《漢書·游俠傳·原涉》子獨(dú)不見家人寡婦邪?始自約敕之時(shí),意乃慕宋伯姬及陳孝婦,不幸壹為盜賊所汙,遂行淫失,知其非禮,然不能自還。
2.出自《癸辛雜識續(xù)集·馬華父》華父撫諭不從,遂藏身后圃亂荷中獲免。其家人散走藏匿。華父之妻則藏於郡吏之家,遂為所污。
3.出自《元朝秘史》﹝忽闌﹞果然不曾被污,因此成吉思甚加寵愛。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官雖捕賊駢誅,然以妾已被污,竟不旌表。
13.
衰退;衰落。
1.出自《禮記·檀弓上》吾先君子無所失道,道隆則從而隆,道污則從而污。
2.出自《史通·載文》國有否泰,世有污隆。
3.出自《書〈儒林傳〉後》以文學(xué)為官,始於叔孫通弟子,以定禮為選,首成於公孫弘,請?jiān)囀快短#逍g(shù)之污隆,自是而中判矣。
14.
低洼;凹陷。
1.出自《莊子·齊物論》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15.
通“洿”。停積不流的小水;小水坑。
1.出自《左傳·隱公三年》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2.出自《國語·周語下》絕民用以實(shí)王府,猶塞川原而為潢汙也,其竭也無日矣。
3.出自《荀子·王制》池淵沼川澤,謹(jǐn)其時(shí)禁。
4.出自《亢倉子·全道》夫?qū)こV郏摁~無所還其體,而鯢鰍為之制。
16.
用同“兀”。禿,剪短。
1.出自《敦煌變文字義通釋·釋事為》《劉知遠(yuǎn)諸宮調(diào)》第十二,中呂調(diào)醉落托曲:“兄嫂堪恨如狼虎,把青絲剪了盡皆污。”又白:“欲帶(戴)金冠,爭奈發(fā)污眉齊!”金元北音沒有入聲,“兀”音與“污”相近,“污”就是“兀”。
17.
同“杇”。涂飾,粉刷。參見“汙墁”。
1.出自《明皇雜錄》虢國中堂既成,召匠汙鏝。
2.出自《漢州王宗夔尚書宅醮詞》污墁云畢,土木告周。
1.水流洶涌起伏貌。
1.指財(cái)物或文書等集聚的地方。
1.精深宏富。
1.遠(yuǎn)古,上古。
1.深谷。
2.指危懼﹑戰(zhàn)栗。
1.深廣。
1.永久的楷模。
1.深淵和大海。多比喻事物包容深廣或薈萃之處。
1.蘊(yùn)含;深含。
1.包容,深涵。
2.深廣。
1.深遠(yuǎn)廣大。
1.深黑。
1.見"淵默"。
1.淵深宏大。
1.深遠(yuǎn)宏大。
1.深遠(yuǎn)宏大。
1.回旋環(huán)繞。
1.亦作"淵回"。
2.謂深淵之水回旋曲折。
3.用以比喻謀略深不可測。
1.深淵和烈火。喻苦難的處境。
1.猶淵深。深遠(yuǎn)。
1.猶言深入交往。
1.高遠(yuǎn)美好。
1.猶幽懷。
1.洞察,明察。
1.學(xué)識淵博的人。
1.即月角。額骨右邊隆起,舊時(shí)星相家謂為圣賢之相。
1.深廣的胸懷。
1.潭澤。
1.傳說西王母所治闕名。
1.深邃沉靜。
1.沉靜。
1.沉靜恬淡。
1.清澈如鏡的潭水。比喻明潔。
1.見"淵蜎蠖伏"。
1.船夫。
2.鮫人。古代神話中的人魚。
1.深遠(yuǎn)曠達(dá)。
1.深遠(yuǎn)朗拔。
1.猶悔恨。
1.怨恨。
1.冤魂。
1.譏諷。
1.不滿,憎恨。
1.不滿,怨恨。
1.怨恨嫉妒。
1.冤家;仇人。
1.佛教語。指前世或今生結(jié)怨欠債者。
1.怨恨嘆息。
1.怨氣郁結(jié)。
2.指郁結(jié)的怨氣。
3.結(jié)下怨仇。
1.埋怨,責(zé)備。
1.怨恨憂愁。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