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見“嫵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態美好可愛。
1.
亦作“娬”。
2.
媚悅。
1.出自《祭張唐公文》彼嫵為朋,我肆而特。
3.
嬌美。參見“嫵媚”。
1.出自《掃花游·雷峰落照》詞愛蓮香送晚,翠嬌紅嫵。
2.出自《秦望山東南下折有峰紫鐵色余贈名花蕊峰》詩刻削差可擬,帶插不添嫵。
3.出自《秋夜花游》詩海棠與江蘺,同艷異今古。我折江蘺花,間以海棠嫵。
1.用醋烹制的天鵝肉。
1.見"鵠奔亭"。
1.書體名。
2.指辟召賢士的詔書。因用鵠頭體書寫,故稱。
1.鵠板。
1.書法病筆名。鵠,通"鶴"。
1.澤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澤瀉》。
1.枯瘦貌。
1.形容面黃肌瘦的樣子。
1.饑疲瘦削貌。
1.白衣。
1.白色的革帶。
1.猶鵠駕。鵠,通"鶴"。
1.指佛寺。鵠,通"鶴"。
1.門鎖。其形似鵠,故稱。
1.鵠鳴之聲。
1.亦作"鵠踤"。
2.直立貌。
1.形容人儀態端莊,姿容秀美。
1.形容筆勢挺拔而飄逸。
1.靴的一種。形如鵠嘴。
1.幼鵠。
1.見"鵠峙"。
1.指香橙。
1.亦作"榾"。
2.木柴塊,樹根疙瘩??纱坑谩?
3.泛指根部。
1.用力貌。
1.見"榾柮"。
1.亦作"鼓鞴"。
2.鼓動皮風囊。
3.皮的鼓風囊。
1.宋元民間的表演藝術。藝人用鼓﹑板﹑簫管﹑笙等樂器演奏。
2.近代戲曲名。
3.說唱時用的拍板,用來打拍子。一般用三塊硬質木板做成,互相打擊能發出清脆的聲音。
4.指賣唱。
1.五鼓之半。謂夜深。
(~兒)物體或身體上鼓起疙瘩他的臉上鼓了一個包兒。
1.凸出;張大。
1.見"鼓韛"。
1.扇動鼻子。指噴氣。
1.奮筆書寫。
1.猶振臂。
1.見"鼓鼙"。
1.猶揮鞭。
1.歡欣鼓舞。
1.擊鼓并陳列兵器。
2.擊鼓進軍。
1.挑動。
1.激起波浪。
1.邁著大步。
1.擂鼓吶喊。
1.用簸箕揚谷物。
1.乘敵方陣列不整齊時,即鳴鼓進擊。
1.鼓動并使暢達。
1.見"鼓唱"。
1.亦作"鼓倡"。
2.鼓吹倡導。
1.大聲喧鬧。
1.載鼓之車。古代皇帝出外時的儀仗之一。
1.鼓動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