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時軍隊中五個人為一伍,是最小的編制單位;現在泛指軍隊。
2.
名詞
同輩;伙伴。
3.
數詞
“五”的大寫,常用于賬目、票證等。
4.
名詞
(Wǔ)姓。
1.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士兵五名編為一伍。
1.出自《周禮·夏官·諸子》合其卒伍,置其有司。
2.出自《東園叢說》周家鄉遂之制,兵寓其中……其兵制則五人為伍,比與鄰之夫也。
3.出自《浙案紀略·濮振聲傳》其軍制與洪門各會黨有異,以五人為伍,有伍長。
2.
古代民戶編制單位。五家編為一伍。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廬井有伍。
2.出自《漢紀·文帝紀下》古之制邊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
3.出自《法度總論三·役法》其勢宜使什、伍、比、閭、里、黨而后達於縣令,則擇其人而為保正副者,正所以親切於民,服習其小爭而無使至於大斗。
3.
古代兵車單位。以一百二十五乘為伍,或以一百二十乘為伍。
1.出自《周禮·夏官·司右》合其車之卒伍,而比其乘。
2.出自《左傳·昭公元年》兩於前,伍於后。
4.
隊列;行列。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
2.出自《史記·外戚世家》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被抡咄`置其籍代伍中。
3.出自《文心雕龍·總術》若夫善弈之文,則術有恒數,按部整伍,以待情會,因時順機,動不失正。
5.
泛指軍隊。
1.出自《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公集》公在伍中,出為開州刺史。
2.出自《軍制論》久安弛備,政圮伍虛。
3.出自又如:入伍。
6.
同伙,同伴。
1.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p>
2.出自《顏氏家訓·終制》吾年十九,值梁家喪亂,其間與白刃為伍者,亦常數輩;幸承余福,得至於今。
3.出自《縱難送曹生》天下范金、摶垸、削楮、揉革、造木幾,必有伍。
4.出自《青松歌》而青松啊,決不與野草閑花為伍!
7.
結為同伙;排為同列。
1.出自《韓信》詩當時噲等何由伍,但有淮陰惡少年。
2.出自《吊屈原》詩傷哉九畹蘭,下與群草伍。
3.出自《窮愁》見阿松亦鐵索郎當,伍于罪犯,心大異,馳赴阿松母所,白所見。
8.
量詞。多用于軍事人員。
1.出自《金蓮記·焚券》十萬伍雄兵飛將,皆能略地攻城。三千員猛士謀臣,豈但如云似雨。
9.
姓。春秋楚有伍奢。見《左傳·昭公十九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伍氏,姓??。楚大夫伍參之后也。
10.
通“五”。數詞。今作“五”的大寫。
1.出自《易·系辭上》參伍以變。
2.出自《國語·齊語》圣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鄙。
11.
指士兵。
1.出自《乞出師札》去秋臣兵深入陜洛,而在寨卒伍有饑餓閃走,故臣急還,不遂前功。
2.出自《客窗閑話初集·某駕長》壯士之力,天下無敵,盍不入營為伍。
爭論;辯論群雄舌戰|舌戰群儒。
1.蛇妖災異。
2.《文選.潘岳》"忽蛇變而龍攄﹐雄霸上而高驤。"李善注"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后以"蛇變"比喻帝王的興起。
1.蛇莓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蛇莓》。
1.舊謂蛇咬過的有毒的草。
1.蛇和蠹。
1.蛇和蜈蚣之屬。泛指毒蟲。
1.比喻匍伏穿行。
1.指蛇咬之傷。
1.亦作"蚮床"。
2.見"蛇床"。
1.蛇的膽囊??扇胨?。
1.傳說由蛇變成的鱉。
1.蛇的洞穴。形容狹窄。
1.蛇的毒汁。
1.像蛇一樣身體貼地爬行。
1.蛇蛻的別名。
1.亦作"蚮蚹"。
2.蛇脫下的皮。蚹﹐蛇腹下的橫鱗。
3.有斷紋的古琴。其紋與蛇蛻腹下之紋相似﹐故稱。
1.同"蛇腹紋"。
1.同"蛇腹紋"。
2.指古琴。
1.指古琴上的橫鱗斷紋。狀如蛇腹下的橫鱗﹐故稱。
1.即蝮蛇。
1.亦作"蛇羹"。
2.用蛇肉所作之羹。
1.亦作"蚮弓"。
2.弓名。弓形彎曲如蛇﹐故名。
1.傳說中的谷名。
1.傳說聚百蟲合置器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僅存蛇者稱蛇蠱﹐極毒﹐可殺人。
1.蛇化的鬼魅。
1.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莖傾臥。全株有伏毛。葉多為五小葉組成的掌狀復葉。小花黃色﹐成聚傘花序。中藥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化痰之功效。主治蛇蟲咬傷﹑癰腫﹑潰瘍等癥。又稱蛇銜。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蛇含》。
2.見"蛇含石"。
1.亦省作"蛇含"。
2.即蛇黃。
1.蛇狀的虹。
1.礦物名。即氧化物礦物褐鐵礦的結核。中醫用以入藥﹐有安神鎮驚﹑止血定痛之功效。古人以為是生于蛇腹中之物﹐或以為是蛇蟄伏時口含之物。又稱蛇含石。
1.比喻有相應的線索可循。
1.極言山勢峻險。
1.亦作"蛇禍"。
2.謂由蛇引起的災禍。
1.舊謂被毒蛇咬過而含有蛇毒的草木。
1.比喻蜿蜒的山脊。
1.亦作"蚮甲"。
2.泛指蛇蟲之類。
1.蛇與蛟。
1.即骨咄犀。名貴物品??扇胨帺o亦可用作刀柄等。
1.蛇脫皮。
1.蛇蛻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蛇蛻》。
1.亦作"蛇進"。
2.喻彎腰前行。
1.傳說蛇化的妖精。
1.用蛇浸的酒。
1.蜥蜴類動物。又名草蜥。
1.繩結名。
1.曲節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曲節草》。
1.亦作"蛇鱗"。
2.蛇魚之屬。
3.形似蛇鱗;形似蛇鱗的東西。
1.謂靈蛇之珠。比喻卓越的才能。
1.指如蛇曲伸的垂柳條。
1.亦作"蛇龍"。
2.蛇與龍。傳說為造成洪水者。
3.比喻盤繞屈曲的樹枝。
1.蛇生毛﹐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以指有名無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