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安放;擺設;排列。
2.
動詞
敘述;說明。
3.
形容詞
時間久的;舊的。
4.
名詞
周朝國名,在今河南淮陽一帶。
5.
名詞
南北朝時南朝之一,公元557—589,陳霸先所建,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6.
名詞
姓。
1.
“軙”的今字。
2.
陳設;放置。
1.出自《呂氏春秋·孟冬》是月也,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
2.出自《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陳鐘陪夕?,笙歌待明發。
3.出自《醉歌》錦袍公子陳杯觴,撥醅百甕春酒香。
4.出自《北伐途次》我的一位很忠實的勤務兵把我的行軍床陳在天井的南沿,和店面緊接著。
3.
布施。
1.出自《詩·大雅·大王》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2.出自《新唐書·歸融傳》融劾奏:“天下一家,中外之財皆陛下府庫,周仁陳小利,假異端,公違詔書,徇私希恩。”
4.
施展;施用。參見“陳力就列”。
1.出自《商君書·禁使》得勢之至,不參官而潔,陳數而物當。
2.出自《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然而輔時及物之道,不可陳於今,則宜垂於后。
5.
公布;顯示;呈現。
1.出自《左傳·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長,是以并建圣哲,樹之風聲,分之采物,著之話言,為之律度,陳之藝極,引之表儀,予之法制。
2.出自《四子講德論》文學曰:“陳懇誠於本朝之上,行話談於公卿之門。”
3.出自《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卿之在朝,如玉在山,如珠在淵。光景不陳而草木自遂。
6.
處置。
1.出自《周禮·天官·內宰》設其次,置其敘,正其肆,陳其貨賄。
7.
上言;陳述;述說。
1.出自《書·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
2.出自《辯命論》故言而非命,有六蔽焉爾,請陳其梗概。
3.出自《醒世恒言·隋煬帝逸游召譴》帝乃泣下沾襟,曰:“子為我陳敗亂之理,朕貴知其故也。”
4.出自《游梁瑣記·王天沖》王投盜魁而訴之冤苦,娓娓泣陳,淚隨聲下。
5.出自《致饒潛川黃德源曾允明□經國函》至黃君馥生辦理黨務卓著勞績,應否給獎之處,候陳中山先生核覆。
8.
張揚。
1.出自《禮記·表記》子曰: 事君欲諫不欲陳。
9.
治理。參見“陳修”。
1.出自《書·梓材》惟其陳修,為厥疆畎。
10.
采集進獻。參見“陳詩”。
1.出自《禮記·王制》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
2.出自《應詔觀北湖田收》詩觀風久有作,陳詩愧未妍。
3.出自《和仆射晉公扈從溫湯》司諫方無闕,陳詩且未工。
4.出自《贈吉田某從征》詩君行倘向遼陽過,為我陳詩吊戰場。
11.
久;陳舊。
1.出自《書·盤庚中》失于政,陳于茲。
2.出自《齊民要術·造神曲并酒》此曲得三年停,陳者彌好。
3.出自《紅樓夢》但那一包人參,固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陳。
4.出自《速寫三篇·“新生”》這個——要比我們家鄉的是比不上。我家里有九壇陳紹酒,據說是陳了六十年。
12.
通“田”。參見“陳表”。古代于郭外所樹的表幟,用以示邊警。
1.出自《墨子·號令》候出越陳表,遮坐郭門之外內,立其表,令卒之半居門內,令其少多無可知也。
13.
堂下到院門的通道。
1.出自《詩·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胡逝我陳。
2.出自《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
14.
春秋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淮陽及安徽亳州一帶。
1.出自《史記·陳杞世家》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后也……至于周武王克殷紂,乃復求舜后,得媯滿,封之於陳,以奉帝舜祀,是為胡公。
15.
朝代名(公元557年—589年)。陳霸先代梁,國號陳,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有長江以南地區,是南朝版圖最小的王朝。
16.
姓。
1.出自《廣韻?真韻》陳,姓。胡公滿之后,子孫以國為氏。
17.
指行列。
1.出自《戰國策·齊策四》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
18.
引申為就列,就任。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這件事如果辦成了功,不到兩三年,說不定也陳臬開藩的了。
19.
陳列;排列。
1.出自《易·系辭上》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2.出自《左傳·襄公九年》火所未至,徹小屋,涂大屋,陳畚梮,具綆缶,備水器。
3.出自《招揚之罘》詩前陳百家書,食有肉與魚。
4.出自《嘯亭雜錄·用洪文襄》上大悅,即日賞賚無算,陳百戲以作賀。
1.遠眺的眼睛;盼望的眼睛。
1.形容掛念盼望急切的樣子。
1.見"望眼欲穿"。
也作望眼將穿”。望得眼睛都要穿了。形容盼望的急切盼與老朋友團聚,真有些望眼欲穿了。
1.亦作"望洋"﹑"望佯"﹑"望陽"。仰視貌;遠視貌。
2.猶仿佯。參見"望游"。
1.見"望羊"。
1.見"望羊"。
1.見"望羊"。
2.見"望洋而嘆"。
1.亦作"望洋而嘆"。
2.比喻看見他人偉大而慨嘆自己渺小或處理一件事而慨嘆力量不足。語本《莊子.秋水》秋水漲時河兩岸間不辨牛馬∮伯以天下之美為盡在此。乃順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河伯"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莊子·秋水》載河神到海邊,看到無邊無際的大海,望洋向若而嘆”(若海神名),感嘆自己的渺小◇遂用望洋興嘆”比喻做一件事因力量不夠而無可奈何。
1.農歷十五日之夜。
1.秦代宮名。故址在今陜西省涇陽縣東南﹐因東北臨涇水以望北夷﹐故名。秦末﹐趙高迫殺秦二世于此。
1.迎合在上者的意旨。
1.祭禮儀節之一。
1.謂觀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測知其實質。
1.猶仿佯。
1.鱭魚的別名。
1.名望和聲譽。
用來增大視角以觀察遠處物體的光學儀器。由共軸裝置的物鏡和目鏡構成。有兩大類一類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較長,目鏡焦距較短。觀察到的虛像是倒立的。如天文望遠鏡;另一類望遠鏡的物鏡是長焦距的凸透鏡,目鏡是短焦距的凹透鏡,觀察到的虛像是正立的。如伽利略望遠鏡。
1.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雙調。令詞始自韋莊﹐慢詞始自柳永﹐字句迥異。令詞五十三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后段五句四平韻;慢詞一百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后段十一句六仄韻。參閱《詞譜》卷十一。
1.即博望苑『武帝為戾太子立﹐使交接賓客之處。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事見《漢書.戾太子劉據傳》﹑《三輔黃圖.苑囿》。南朝梁庾肩吾《詠桂樹》"新叢入望苑﹐舊干別層城。"后多借指太子之宮。
也作滿月”。望日的月亮。參見望②”。
日本電影演員。女。50年代起由舞臺轉入銀幕。因主演影片《板車之歌》獲亞非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主演影片還有《日本的悲劇》、《米》等。晚年參加社會活動,曾當選為參議員。
詩篇名。唐代杜甫作。共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以詠泰山一首最著名,為現存杜詩中最早創作的一首。詩中描寫遙望中的泰山的巍峨神奇,末二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體現出青年杜甫的心胸氣魄之偉大,歷來為人傳誦。
1.猶望氣。
2.仰望白云。謂仰慕君王。語出《史記.五帝本紀》"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3.仰望白云。謂思念家鄉;思念父母。
4.謂企求自由。
1.古亭名。
1.名馬名。
1.猶重鎮。多為歷史﹑經濟或地理上的要地。
1.謂按等級望祭山川。
1.視野之中。
2.想望之中。
1.名望大。
1.顯貴家族子弟。
1.古澤名。春秋屬宋﹐戰國時為齊地﹐后歸趙。故地在今河南省睢縣與山東省菏澤市之間。參閱《周禮.夏官.職方氏》。
2.即望諸君。
1.戰國時樂毅的封號。
1.墓道旁或橋梁欄桿中的石柱。
1.鋪在椽子上的薄磚。用以承受瓦片﹐阻擋瓦楞中漏下的雨水和防止透風落塵﹐并使室內的頂面外觀平整。
即幌子”。店鋪懸掛的一種標志,特指酒店的招子。多用竹竿高懸于門前以招徠顧客。
1.盼望兒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1.猶望族。
舊指有聲望的官僚、顯貴等的家族出身名門望族。
1.(地形)險峻狹隘。
2.危險困厄。
1.將被攻破。
1.危險敗亡;危險失敗。
1.不安寧的國家。
1.見"危逼"。
1.亦作"危偪"。
2.危迫;危急。
1.危殆,死亡。
1.陡峭的山崖。
1.謂恐懼不安。
1.猶偏頗。
2.危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