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江河等彎曲的地方。
2.
名詞
海灣,海洋伸入陸地的部分。
3.
動詞
使船停住。
4.
名詞
(Wān)姓。
1.
水流彎曲處。
1.出自《望渭水》詩樹似新亭岸,沙如龍尾灣。
2.出自《入鬼門關》詩馬危千仞谷,舟險萬重灣。
3.出自《和景仁西湖泛舟》滿船歌吹拂春灣,天外晴霞水底斑。
4.出自《西貢雜詩》九十九灣春水曲,瀾滄江上作花朝。
2.
海灣。
1.出自《南史·夷貊傳上·中天竺國》吳時扶南王范旃遣親人蘇勿使其國,從扶南發投拘利口,循海大灣中正西北入,歷灣邊數國,可一年余到天竺江口。
2.出自《訪問阿爾巴尼亞》詩港灣曲又曲,遠島如繩結。
3.
停泊。
1.出自《東坡夢》小官蘇軾,可早過了大江,來到廬山腳下。左右!把船灣住江上。
2.出自《紅樓夢》那不是接他們來的船來了?灣在那里呢。
3.出自《山鄉巨變》南岸和北岸灣著千百艘木船,桅桿好像密密麻麻的、落了葉子的樹林。
4.
量詞。多用于小水。
1.出自《江行無題》詩一灣斜照水,三版順風船。
2.出自《紅樓夢》后面又畫著幾縷飛云,一灣逝水。
5.
同“彎”。彎曲。
1.出自《西游記》忽然那刺史自房里出來,灣著腰梳洗。
2.出自《殘春》等到火車轉了一個大灣,他們的影子才看不見了。
6.
用于村莊等地名。
1.出自《黃山紀游》別王翁,度木梁,緣河而行一里,至車盆灣。
2.出自《駱駝祥子》虎妞在毛家灣一個大雜院里租到兩間小北房。
1.亦作"蟰蛸"。
2.蜘蛛的一種﹐腳很長。通稱蟢子。
1.形容呼嘯的風聲。
1.編造與事實相違的罪名去加害于人。
1.盛烈貌。
1.叫囂。
1.猶囂塵,紛擾的塵世。
1.眾口謗議。
1.形容輿論嘩然而猛烈。
1.喧鬧鄙俗。
1.浮薄。
2.微薄。
1.喧擾嘈雜。
1.喧囂的讒言。
1.亦作"囂塵"。
2.喧鬧揚塵。
3.指紛擾的塵世。
1.喧擾動蕩。
1.喧騰騷動。
1.喧嚷褻瀆。
1.眾口謗怨。
1.囂然。形容聲音大。
1.喧鬧煩雜。
1.喧鬧繁雜。
1.喧嚷紛擾。
1.喧鬧的塵俗氣氛。
1.謂喧嚷干進之風。
1.指喧擾浮薄的塵世。
2.虛浮不實。
1.猶囂塵。
1.喧囂聒噪。
1.猶強悍。
1.喧嚷。
1.美艷的絲織物。亦以形容群花。
1.霞光四射貌。
1.文采斐然貌。
1.漢伶玄《趙飛燕外傳》﹕"真臘夷獻萬年蛤……后以蛤妝五成金霞帳﹐帳中常若滿月。"后用"霞帳"指婦人華美的居所。
1.如霞光之映照。
1.形容眾多。
1.云霞蒸騰貌。
2.喻文思泉涌。
1.高遠的志向。
1.裝飾華美的船。
1.指云漢﹐銀河。
2.仙人所行之路。
1.晉葛洪《抱樸子.祛惑》﹕"入山學仙……仙人但以流霞一杯﹐與我飲之﹐輒不饑渴。"后以"霞酌"指仙酒。
1.比喻俊美清雅的儀態和風度。
1.仙人的行蹤。
1.亦作"黠驁"。
2.狡黠桀驁。
1.見"黠傲"。
1.狡黠的盜賊。
1.聰慧的兒童。
1.狡黠詭詐。
1.狡黠的鬼魅。
1.狡黠而強悍。
1.俗謂狐貍狡黠,故稱。
1.奸猾的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