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削去棱角。
2.
動詞
〈書〉用刀子等挖;刻。
1.
亦作“園”。
2.
磨損;殘缺。
1.出自《箭鏃》詩帥言發硎罪,不使刃稍刓。
2.出自《與元九書》洎周衰秦興,采詩官廢,上不以詩補察時政,下不以歌泄導人情……於時,六義始刓矣。
3.出自《登岱》詩立石既已刓,封松既已殘。
3.
雕鏤,鑿刻。
1.出自《楊生青花紫石硯歌》傭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
2.出自《南城詠古·龍頭觀》牙韱認題字,猶是建隆刓。
3.出自《紅樓夢》不如把我們那里的黃楊根子整刓的十個大套杯拿來,灌他十下子。
4.
剜,挖去。
1.出自《集異記·李汾》汾惶駭,尋血至山前張氏溷中,見一牝豕,后足刓一殼。
2.出自《金史·后妃傳上·海陵諸嬖》誡宮中給使男子,於妃嬪位舉其首者刓其目。
5.
陡峭如刀削貌。
1.出自《游悟真寺》詩危石疊四五,??嵬剞且刓。
6.
通“玩”。摩挲。
1.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項王有倍約之名……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
2.出自《幽蘭賦》彼釜礫之自珍兮,有瓚罍之獨刓。
7.
地名。在今陜西省澄城縣南,大荔縣東北。見《左傳·文公四年》。
1.出自《左傳?文公四年》晉侯伐秦,圍刓新城。
8.
削去棱角。
1.出自《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斫雕刓方,經綸草昧。
9.
引申為圓。參見“刓方爲圓”、“刓團”。
1.出自《大巧若拙賦》必將考廣狹以分寸,審刓方以規模。
2.出自《新唐書·李彥芳傳》靖破蕭銑時,所賜于闐玉帶十三胯,七方六刓。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