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總起來;總括;全部。
2.
名詞
事物的連續關系。
3.
動詞
統領;統管。
4.
名詞
〈書〉絲的頭緒,引申為綱紀、準則。
5.
名詞
(Tǒng)姓。
6.
舊同“筒”。
7.
名詞
地層系統分類單位的第四級,在系以下,跟地質年代分期的“世”相對應。
1.
絲的頭緒。
1.出自《淮南子·泰族訓》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
2.
事物之間一脈相承的連續關系,系統。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2.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天下繼其統,守其業,傳之無窮。
3.出自《文心雕龍·通變》是以規略文統,宜宏大體。
4.出自《困學紀聞·評文》建儲非以私親,蓋明萬世之統。
5.出自《書〈三國志〉后》秀水朱錫鬯氏稱:“陳承祚削魏氏受禪碑,而詳書漢中王武擔山即皇帝位文,并群臣勸進表,為以統與蜀,此承祚意也。”
6.出自又如:血統;傳統;道統。
3.
綱紀;準則。
1.出自《國語·齊語》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班序顛毛,以為民紀統。
2.出自《荀子·臣道》忠信以為質,端愨以為統,禮儀以為文,倫類以為理。
3.出自《潛夫論·本政》民以君為統,君政善,則民和治,君政惡,則民冤亂。
4.
統一。
1.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2.出自《鹽鐵論·刺權》人君統而守之則強,不禁則亡。
3.出自《〈道學發源〉后序》彷佛疑似而失其真,支離汗漫而無所統,其弊可勝言哉!
4.出自《中國通史》周初大封建,對商朝原始小邦林立的現象說來,多少含有統天下于一尊的意義,顯然是一個進步。
5.
統領;率領。
1.出自《易·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2.出自《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
3.出自《南史·韓子高傳》及王琳平,子高所統益多,將士依附之。
6.
治理;管理。
1.出自《荀子·強國》若其所以統之,則無以異於桀紂,而求有湯武之功名,可乎?
2.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臣愚以為諸王幼沖,未統國事。
3.出自《荊潭唱和詩序》仆射裴公,開鎮蠻荊,統郡惟九。
7.
本。
1.出自《禮記·祭統》統,猶本也,以記祭祀之本,故名祭統。
2.出自《史記·外戚世家》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
8.
總括;總起來。
1.出自《笙賦》各守一以司應,統大魁以為笙。
2.出自《后漢書·鄧張徐張胡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涂難御。
3.出自《兒女英雄傳》統算起來,這事除了便宜了安龍媒這阿哥之外,這一群人那一個不是真心為我何玉鳳的?
4.出自《母親》現在家里統只這一點,還要大方,送了他們,他們也不會對你道謝。
9.
量詞。多用于碑碣。
1.出自《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蓋一座祠堂人供養,立一統碑碣字數行。
2.出自《范張雞黍》著后人向墓門前高聳聳立一統碑碣。
3.出自《帝京歲時紀勝·東岳廟》殿前豐碑數十統。
4.出自《長生殿·改葬》更立新碑一統,細把淚痕書。
10.
舊謂一千五百三十九年為一統。
1.出自《論衡·??時》積日為月,積月為時,積時為歲,千五百三十九歲為一統,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
11.
地質學名詞。在世的時間內形成的地層叫“統”。
1.出自如:上泥盆統;中泥盆統;上二迭統;下二迭統等。
12.
用同“筒”。衣服等的筒狀的部分。
1.出自如:衣袖統子。
13.
姓。見《廣韻·去宋》。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統氏,見姓苑。
14.
用同“筒”。亦指把手縮在袖統里的動作。
1.出自《工地之夜》有鬼!拋錨了,你統著手站在這兒等誰背你走?
15.
猶通。穿通。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忽然又想到咱們后院是統的,就摸到后院里,在他們那堂屋的后窗底下偷聽。
16.
猶通。泄露。
1.出自《靈泉洞》黨內怕他不小心把不該講的話“統”出去,所以沒有吸收他。
17.
猶通。全,都。
1.出自《書信集·致程琪英》先生出國已久,大約這里的事情統不知道了。
2.出自《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北面統是高山,人口又很少,我們那個時候提出要千方百計克服困難。
1.比喻狎妓。
1.同"眠花宿柳"。
1.同"眠花宿柳"。
1.睡醒。
1.猶睡夢。形容睡熟時的狀態。
1.《晉書.周光傳》"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謂曰'前岡見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后因以"眠牛"喻指風水好或風水好的葬地。
1.指蠶眠后蘇醒過來。
1.猶芊眠。草木茂密幽深貌。
1.睡眠和飲食。亦概指生活起居。
1.猶睡眠。
1.睡夢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1.睡覺。
1.古代寓言中假托的人名。意為靦腆ˇ羞﹑不大方的樣子。
2.嘲笑欺謾之語。
1.橫倒桅桿。
1.入睡;睡眠。
2.躺著。
1.臥倒休息。
1.服藥或敷藥后的中毒反應。
1.宋時的一種面制食物。狀似臥羊,故名。
1.麻醉藥。
1.鼾聲。
1.供臥息的轎子。
1.比喻山居生活。
1.亦作"綿曖"。亦作"綿薭"。
2.悠久;悠悠。
1.見"綿曖"。
1.亦作"綿憊"。
2.軟弱疲乏貌。
1.亦作"綿帛"。
2.絲綿絹帛的總稱。
謙稱自己的能力很薄弱稍盡綿薄|愿效綿薄。
1.亦作"綿布"。
2.絲織物和麻布。
1.紙名。即側理紙。舊時南人用海苔制紙,其紋理縱橫斜側,因以為名。見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
1.猶纏綿。謂久病不愈。
1.亦作"綿褫"。
2.謂年久脫失。
1.亦作"綿緄"。
2.用殘次繭絲經過加工處理紡成綢絲所織的平紋綢。織物表面不光整,但厚實堅牢。
1.亦作"綿綴"。亦作"綿惙"。
2.謂病情沉重,氣息僅存。
1.亦作"綿代"。
2.猶言世世代代。
1.見"綿綿瓜瓞"。
1.亦作"綿篤"。
2.謂病勢垂危。
1.亦作"綿頓"。
2.纏綿困頓。久病貌。
1.遠隔。
延續不斷;延伸綿亙千里|綿亙不絕|峰巒綿亙。
1.亦作"綿痼"。
2.謂疾病嚴重,久治不愈。
1.見"綿綢"。
1.亦作"綿花"。
2.即棉花。綿,通"棉"。
1.清代軍校所穿的綿制護身鎧甲。白緞面﹑藍綢里,中襯絲綿,外布黃銅釘。上衣下裳,左右袖﹑護肩﹑護腋﹑前襠﹑左襠具全。
1.吳俗稱囊頭。指質量較差的繭子。
1.加工絲綿的工具。
1.亦作"綿劇"。
2.謂病勢纏綿加劇。
1.亦作"綿蕝"。
2.見"綿蕞"。
1.亦作"綿纊"。
2.絲綿。
3.借指絮絲棉的衣服。
1.以心為眼。謂憑主觀想象來認識事物。
2.內心反省。
3.閉目不視外物,專心一意,氣沉丹田。古代養生術之一。亦為道家修煉內丹功夫之一。
1.指科考中的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