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愛財。參見“貪人”。
1.出自《說文·貝部》貪,欲物也。
2.出自《新昌里》詩近貧日益廉,近富日益貪。以此當自警,慎勿信邪讒。
2.
納贓受賄;貪污。參見“貪枉”。
1.出自《宋史·度宗紀》﹝咸淳二年﹞十二月丁丑,申嚴戢貪之令。
2.出自《見只編》錢懋谷先生嘗言吳南溪方伯生平潔介,嫉貪如讎。
3.
求無滿足。
1.出自《呂氏春秋·慎大》桀為無道,暴戾頑貪。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
4.
貪圖;片面追求。
1.出自《左傳·成公二年》今納夏姬,貪其色也。
2.出自《夜半舟發丹陽》詩舟子貪風順,開帆半夜行。
3.出自《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腦子里裝的東西不對頭,革命意志就可能衰退,就會貪安逸,圖享受。
5.
欲;希望。
1.出自《詩·大雅·桑柔》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2.出自《姜楚公畫角鷹歌》觀者貪愁掣臂飛,畫師不是無心學。
6.
通“探”。??;探求。參見“貪禍”、“貪情”。
1.出自《釋名·釋言語》貪,探也,探入他分也。
1.謂于萬物無所不知。語本《易.系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韓康伯注"知周萬物則能以道濟天下。"孔穎達疏"圣人無物不知,是知周于萬物。"
1.謂智慧圓妙,明達事理。
1.謂智慧能明察一切,如燭照物。
1.阻礙;不通暢。
1.積壓的案件。
1.呆滯暗淡。
1.昏暗,不明亮。
1.久病。
1.遺留未選的人才。
1.謂久未洗雪的恥辱。
1.遲緩;呆滯。
1.凝集。
1.沉淀,積淀。
1.凝滯不動。
1.遲鈍。
1.積憤。
1.謂沉滯,滯積。
1.固執而不變通。
1.猶拘執。
1.謂步伐遲鈍,不靈活。
1.停留;阻隔。
1.謂如涸轍之魚,不能動彈。喻窘困。
2.指窘困之境。
1.利用河流附近的湖泊﹑洼地或劃定的區域,通過節制閘,暫時停蓄洪水,待河槽中的流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后,再經過泄水閘放歸原河槽。
1.謂記在心中。
1.遲緩;緩慢。
1.逗留徘徊。
1.呆滯而暗淡。
1.積壓的貨物。
2.詈詞。猶言廢物。
1.積壓。亦指積壓的財物。
2.指郁積的思想感情。
1.久病。
1.猶寂靜。
1.積滯,凝結。
指長期處于下位不得升遷的人久為滯客,其意為何?
1.謂不順口。
1.牽累;束縛。
1.難解的條例。
1.停滯;停留。
2.謂有才德的人長久不得官職或不得升遷。
1.郁積的煩悶。
1.郁悶。
稅務機關對逾期未繳納稅款的單位或個人依法征收的罰款。
1.拘泥;固執。
1.言行遲緩。
1.凝結在心中的思念。亦泛指牽掛。
1.凝結;不活動。
1.積于心中的憤怒。
1.水灑落貌。
1.舊謂游蕩而無所依歸的魂魄。
1.郁積之氣。
1.指遺漏未用的人才。
1.積聚于胸中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