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安撫。
2.
形容詞
〈書〉安好。
3.
名詞
車上的繩子,登車時做拉手用。
1.
亦作“娞”。
2.
安;安撫。
1.出自《書·盤庚上》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紹復先王之大業,底綏四方。
2.出自《吊魏武帝文》指八極以遠略,必翦焉而后綏。
3.出自《順宗實錄五》奉若成憲,永綏四方。
4.出自《嘯亭雜錄·李壯烈戰跡》皇上之所以委任長庚者,蓋欲使永靖海氛,以綏民命,其成功與否則天也。
3.
縛系。參閱于省吾《〈夏小正〉五事質疑》。
1.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綏多士女。
4.
告。
1.出自《書·大誥》義爾邦君,越爾多士,尹氏御事。綏予曰:“無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寧考圖功。”
2.出自《書·盤庚下》盤庚既遷,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綏爰有眾。
3.出自《積微居讀書記·尚書說·盤庚中》綏,告也。
5.
退軍。
1.出自《左傳·文公十二年》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
2.出自《秦少游賀劉發首薦次韻》居官死職戰死綏,夢尸得官真古語。
3.出自《郎潛紀聞》道光間西夷犯浙,武臣多死綏者。
6.
止住。
1.出自《國語·齊語》使民以勸,綏謗言,足以補官之不善政。
7.
祭名。參見“綏祭”。
1.出自《儀禮·士虞禮》不綏祭,無泰羹湆胾從獻。
2.出自《禮記·曾子問》攝主不厭祭,不旅不假,不綏祭,不配。
8.
舊綏遠省略稱。1954年撤銷,并入內蒙古自治區。
9.
挽以登車的繩索。
1.出自《儀禮·士昏禮》婿御婦車授綏,姆辭不受。
2.出自《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至秦,詳失綏墮車,不朝三月。
3.出自《還山詩》仆夫理前綏,逝駟鳴階除。
4.出自《鳳氏經說·車上器》手挽升車者曰綏,尊者之綏曰良,御者之綏曰散。
1.優貢和拔貢。
1.指優厚的安排。
1.優異(的人才)。
1.梵語。即優婆。
1.植物名。梵語。又譯為烏缽羅﹑漚缽羅﹑優缽剌。即青蓮花。多產于天竺,其花香潔。
1.梵語。即優曇缽。
2.指優缽曇花。
1.猶博洽。
1.寬厚和澆薄。
1.詔策。
1.好差使。指收入多的官職。
1.富厚的財產。
1.優異,杰出。
2.優點,長處。
1.演戲的場所。
1.古代表演歌舞雜戲的藝人。
2.泛指戲曲演員。
3.指歌舞雜戲。
1.藝人的說唱。
1.優待而尊崇之。
2.優厚。
1.優待寵愛。
1.授予美官。
1.優劣。
1.指供教坊優伶歌詠之詞。
1.褒美之辭。
2.優語,優人在演戲中戲謔之語。
1.厚賜。
1.亦作"優莈"。
2.優詔答復。
1.盛大。
2.優厚。
1.可得到優惠待遇的證券。
1.寬容,寬恕。
1.戲曲旦角演員。
1.長處,好的地方。
1.謂受銓選而任官。
2.宋代特指不赴吏部侯選的特別差遣。
1.豐足。
1.厚恩。
1.給予優待,免除租賦﹑徭役。
1.指晉升官職。
1.優人唱的歌曲。
1.寬大的規定。
2.優等。
1.從優給予;從優資助。
2.優裕之供給。
1.清制,每三年各省學政于府﹑州﹑縣在學生員中鹽文行俱優者,與督撫會考核定數名,貢入京師國子監,稱為優貢生。經朝考合格后可任職。與歲貢﹑恩貢﹑拔貢﹑副貢合稱"五貢"。
1.優待;厚待。
2.豐厚。亦特指禮遇﹑待遇的優渥。
1.數學名詞。大于半圓的弧。
1.指專演老年男子的優人。
1.寬和。
2.平和舒緩。
1.從優授以官職。
惠給好處。比一般優厚優惠價|優惠條件|殷勤曉諭,優惠困窮。
1.指在國際商務關系中,一國對另一國給予比對其他國更優厚的待遇。如放寬進口限額﹑減免關稅等。
1.優人打諢。
1.寬容;寬待。
2.優待照顧。
1.清代科舉制度中監生名目之一。由附生選入國子監肄業者稱為優監生。
1.寬大舒展貌。
2.指寬大﹑不苛細的氣度。
3.謂事少,有閑暇。
1.優人在演戲中進行的諷諫。
1.超越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