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耳聾。
1.出自《方言》聳,聾也……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間謂之聳;荊揚之間及山之東西雙聾者謂之聳。
2.出自《易林·家人之咸》心狂老悖,視聽聳類。
3.出自《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
2.
高起;矗立;生長。
1.出自《和郭主簿》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2.出自《登烽火樓》詩聳樓排樹出,卻堞帶江清。
3.出自《立德新居》詩立德何亭亭,西南聳高隅。
4.出自《登金山》詩雙塔嵯峨聳碧空,爛銀堆里紫金峰。
5.出自《暴風驟雨》房子四角是四座高聳的炮樓。
3.
往上跳;向上動。
1.出自《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夫秋蟬登高樹……長吟悲鳴,不知螳螂超枝緣條,曳腰聳距而稷其形。
2.出自《雉朝飛操》避鷹時聳角,妬垅或斜飛。
3.出自《奉和襲美太湖詩·初入太湖》乍如開雕笯,聳翅忽飛出。
4.出自《西游記》悟空弄本事,將身一聳,打了個連扯跟頭,跳離地有五六丈。
5.出自《青春之歌》白莉蘋驚訝地聳起了彎眉毛。
4.
持物上下振動或移動。亦指推動。
1.出自《內典序》瞻毗耶而聳轡,望波斯而回軫。
2.出自《拜南郊頌序》孫叔奉轡,王良聳策。
3.出自《祖父的故事·土餅》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雙手聳了一下褲腰。
5.
表露或振作。
1.出自《送盧汀侍御歸天德幕》詩清溪徒聳誚,白璧自招賢。
2.出自《朱子語類》看文字須大段著精彩看,聳起精神,樹起筋骨,不要困。
6.
勸勉,獎勵。
1.出自《左傳·昭公六年》故誨之以忠,聳之以行。
2.出自《麥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非夫公不來,則人不蘇;公不遷,則善不聳。
7.
慫恿。
1.出自《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途遇俠客》房德原是沒主意的人,被老婆這般話一聳,漸生疑惑,沉吟不語。
2.出自《巢林筆談·馬鞍山之訟》近有修怨于顧者,聳二三人士具呈上憲,謂其占據逋糧,戕賊取利。
3.出自《東村事件》他更恨錢仲實這一伙,他們從來不替他設想,有事就聳他來遭殃。
8.
通“悚”。恐懼;驚動。參見“聳懼”。
1.出自《左傳·襄公四年》邊鄙不聳,民狎其野。
2.出自《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九域聳其風塵,四海疊其熏灼。
3.出自《賈生論》禮義不張,雖復四夷賓服,疆埸不聳,當如內憂何?
4.出自《宋史·樂志十五》凡王師大獻則令鼓吹具奏,以聳群聽。
9.
通“竦”。恭敬;肅敬。
1.出自《國語·楚語上》昔殷武丁能聳其德,至于神明。
2.出自《國語·周語下》身聳除潔,外內齊給,敬也。
3.出自《呂氏春秋·聽言》賢者之道,牟而難知,妙而難見,故見賢而不聳,則不惕于心。
10.
通“竦”。企立。參見“聳企”、“聳觀”。
1.出自《子聰惠書備言行路及游王屋物趣因以答》詩今朝羨君游,勝事空聳企。
2.出自《蒲帥燕國太夫人石氏墓志》每屬歲時,競先迎奉,宗姻列侍,士庶聳觀。
3.出自《儒林公議》每殿庭臚傳第一,則公卿以下無不聳觀,雖至尊亦注視焉。
1.精湛的思想。
1.幼年。
1.指細微的事物。
2.卑賤,低微。
1.指形貌矮小瘦弱。
2.微小。
3.指地位低微。
4.減弱。
1.佛教語。妙因。謂絕妙的行因,菩薩的大行。
1.猶言小丈夫。指見識短淺的男子。
1.精妙深微的旨意。
1.高遠的志節。
1.菲薄的姿質。古代帝王自謙之詞。
測定短時間間隔的儀表。有機械秒表和電子秒表兩類。機械秒表與機械手表相仿,但具有制動裝置,可精確至百分之一秒;電子秒表用微型電池作能源,電子元件測量顯示,可精確至千分之一秒。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體育運動及國防等方面。
1.猶絲毫。喻極為細微。
1.微小。
1.廣闊。
1.水流廣遠貌。
1.水廣遠貌。
1.遼闊貌。
1.水勢浩大貌。
1.水廣闊無際貌。
1.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談。
1.深思細想。
1.廣遠;幽長。
2.凝;虛幻。
3.稀少;消失。
4.猶渺茫。沒有把握。
①遼闊的樣子煙波渺茫。②相隔遙遠或久遠,凝不清渺茫的煙云|一別音容兩渺茫|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③無把握;難以預料、期待前景渺茫|希望渺茫。
1.煙波遼闊無際貌。
2.凝不清楚貌。
1.水勢遼闊貌。
1.見"渺彌"。
1.見"渺綿"。
1.見"渺湎"。
1.亦作"渺沔"。
2.廣遠無際貌。
1.遼闊無際貌。
2.凝;不清楚。
1.渺遠。
2.無憑據而不可信。
1.廣漠無際。
2.渺無影蹤。
3.極小的重量單位。
1.廣遠貌。
2.微小貌;藐小貌。
3.因久遠而形影凝以至消失。
1.小看;輕視。
1.看不見一個人的腳印。形容空曠寂靜。
1.見"渺無人煙"。
1.見"渺無人跡"。
1.毫無消息。
1.見"渺無音信"。
1.見"渺無蹤影"。
1.看不到一點蹤紀影子。
1.藐小;微小。
2.指人格卑鄙。
1.遙遠。
1.高遠隱約貌。
1.孱弱的軀體。
1.見"藐姑射"。
1.神話中的山名。《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或以為即古之石孔山,在今山西省臨汾市西。
2.指仙女。
1.幼弱的孤兒。語本《左傳.僖公九年》"獻公使荀息傅奚齊。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孔穎達疏"藐諸孤者,言年既幼稚,縣藐于諸子之孤。"
1.幼小貌。
2.輕視冷漠貌。
3.盛美貌。
4.高貌;高遠貌。藐,通"邈"。
1.幼小貌。
2.輕視貌。
3.深遠貌。藐,通"邈"。
4.猶茫然。藐,通"邈"。
輕視藐視困難|在戰略上藐視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