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行疾速。泛指疾行。
1.出自《尉繚子·制談》天下諸國助我戰,猶良驥??耳之駛,彼駑馬鬐興角逐,何能紹吾氣哉!
2.出自《次韻瑾子過梁山濼三十韻》繞如林鳥旋,疾若坂馬駛。
3.出自《聊齋志異·王者》衣冠者乘怒馬甚駛,州佐步馳從之。
2.
疾速。
1.出自《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子夜變歌一》熒熒條上花,零落何乃駛。
2.出自《一鶚》詩嘗聞一鶚今始見,眼駛骨緊精神豪。
3.出自《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論》彰德府南關外,有大橋,甚宏麗,水清而駛,土人謂之小彰河。
3.
行駛。
1.出自《送新安張尉乞侍養歸淮甸》詩任意歸舟駛,風煙亦自如。
2.出自《上海的早晨》時不時可以看見扯滿了帆的漁船靜靜的駛過湖面。
4.
使者;鋪卒。參見“駛卒”。
1.出自《一切經音義》古文使字或作駛。
2.出自《夷堅丁志·劉三娘》其子瘞諸野,后半年,郡駛往長沙見之,擊箠如故,駛驚問曰:“三娘,爾死矣,那得在此?”
3.出自《與顏縣尉復古書》某歲杪得承便駛,遺以瓌灑,故人千里之情藹然可掬。
1.確定;認定。
2.猶指著。
1.亦作"指東畫西"。
2.謂說話東拉西扯。
3.比喻說話時以手勢比畫動作。
1.見"指東劃西"。
1.猶言東拉西扯。謂說話文不對題或空言不實。
1.見"指東話西"。
2.猶言指桑罵槐。
1.春秋時,鄭國大臣子公逢食指動,即能嘗到美味,一次,鄭靈公賜食黿肉,故意不分給子公,他一氣之下,染指于鼎,嘗之而出。見《左傳.宣公四年》后因以"指動"表示將嘗到美味。
1.指揮督促。
1.發指。形容憤怒之極。
1.彈奏樂器時手指動作的原則和方法。
2.中醫針灸捻針之法。
1.謂談論時以手指比畫。
1.指點安排。
2.清制,內外官員分發,由吏部抽簽而定。自捐納行,候補官可出錢自請分發到某省某衙門,稱為指分。
1.指與指間的空隙。
1.將事情托付給指定的人。
1.見"指腹為親"。
1.見"指腹割衿"。
1.指腹,謂指腹為婚;割衿,謂割取幼兒衣襟為信物,預定婚約。
1.見"指腹為親"。
1.舊時包辦婚姻的一種。雙方尚在胎中,由父母預定,如為一男一女,即成立婚約。
1.指點曉諭。
1.手指目視;指點顧盼。
2.一指一瞥之間。形容時間的短暫﹑迅速。
3.猶指揮。
1.見"指畫"。
1.頭發直豎,頂著帽子。比喻憤怒的樣子。
1.主旨;意向。
1.猶見鬼。謂并無其事。
1.手指觸物留下的痕跡。
1.指揮;使喚。
1.謂用法術指物而使其變化。
1.講話時用手勢比劃示意。
1.亦作"指寡"。用手指示意。
2.謂用手或手持物揮動示意。
3.指點,規劃。
4.見"指頭畫"。
1.亦作"指閕"。
2.以金屬或寶石制成的小環,約于指上,作為飾物或信物。今稱戒指。
①通過手勢、身體動作以及面部表情,駕馭和控制樂隊和合唱隊表演的音樂家。自19世紀以來,已成為音樂團體必不可少的藝術領導者。其職責為指示速度、力度、分句及樂器進入,控制樂器間的平衡和音樂的氣息,并挖掘作品每一細節的表情含義。②泛指發令調度工程指揮部。
1.樂隊指揮﹑交通警等指揮用的恤。
2.比喻號令和旨意。多用為貶義。
1.指揮士兵作戰﹑演習或操練時用的狹長的軍刀。
1.見"指麾可定"。
1.形容指揮調度時胸有韜略,穩操勝算。
1.指揮軍隊作戰的場所。
2.一種紡織領導機構。
1.軍隊中負責實施作戰指揮的各級軍官。亦泛指各級軍官。
2.指在某項工作中負責指揮的人員。
1.見"指揮"。
1.謂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語本《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1.謂對著四達之路。
1.猶指教。
1.清制,皇族子女的婚嫁,由皇帝批定,稱為"指婚"。
1.見"指豬罵狗"。
1.謂指向北極星。
2.謂最高者的意旨。
1.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質層。亦泛指指爪。
2.鳳仙花的別名。
1.鳳仙花的別名。
1.指甲。
1.熱帶灌木。常用以染指甲。
美容化妝品。用以修飾和增加指甲美觀,并有保護指甲的作用。易于涂敷,干燥成膜快,光亮度好,耐磨擦。主要成分有成膜材料、樹脂、增塑劑、溶劑、偶合劑、稀釋劑及色素等。
1.手指的尖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