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咬。
1.
亦作“唑”。
2.
嚙啃;咬。
1.出自《左傳·哀公十二年》國狗之瘈,無不噬也。
2.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青髇摯于鞲下,韓盧噬于紲末。
3.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蔡莽螫剌,昆蟲毒噬。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奴子劉琪,畜一牛一犬,牛見犬輒觸,犬見牛輒噬。
5.出自《工作著是美麗的》悔恨和悲痛,噬著她的心,無以自慰,無以自解。
3.
侵吞。
1.出自《新唐書·蕭嵩傳》會吐蕃大將悉諾邏恭祿及燭龍莽布支陷瓜州……于時悉諾邏恭祿威憺諸部,吐蕃倚其健噬邊。
4.
逮,及。一說為發語詞,無義。
1.出自《詩·唐風·有舵之杜》彼君子兮,噬肯適我。
5.
啗食;吃。
1.出自《易·噬嗑》噬臘肉,遇毒。
2.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戟食鐵之獸,射噬毒之鹿。
3.出自《祭劉海峰先生文》甘噬干臘,寧遺腴旨?
1.指飲食之器。
2.培養人才。
1.助長豪強。
1.見"養癰"。
1.奉養父母。
1.涵養性情。
1.謂欲望滋長并求得滿足。
1.撫養保全。
1.供給人民生活所需。
2.教育熏陶他人。
3.謂使人得到補益。
1.培養﹑積累仁德。
1.指夏至。白晝最長,故稱。養,通"羕"。
1.保養銳氣。
1.見"養威蓄鋭"。
1.保養容顏。
1.謂極力供養。殺,同"煞",形容極甚之辭。
1.培養美德﹑才能。
1.猶養贍。
1.贍養。供給生活所需。
1.因受傷而休息調治。
1.保養身體。
2.維持生活。
3.謂將非親生兒童撫養大。
1.撫養兒童成人的非生身父母。
1.保養精神。
1.靈芝草。
1.保養生命;維持生計。
2.攝養身心使長壽。
3.畜養生物。
4.謂駐扎在物產豐富﹑便于生活之處。
5.生育。
1.指修道者。因其講究行氣功,煉丹藥,以求長生,故名。
1.同"養生送死"。
2.喪﹐治喪。
1.攝養身心使長壽的方法。
1.指子女對父母生前的贍養和死后的殯葬。
1.同"養生送死"。
1.原為《莊子》篇名◇借作酒名。
2.供給生活所需的主人。
1.姊妹之子。
1.飼養。
1.猶役使。
1.謂設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
2.培養人才。
3.謂收羅﹑供養賢才。
1.謂安身處世。
1.蓄養威勢。
1.養護照看;供養照顧。
1.謂保養身體以延年益壽。
1.舊時鴇母撫養他人幼女,成年后賣給人作妾稱為"養瘦馬"。
2.泛稱養妓女。
1.指春秋楚臣養由基。
1.養老,使衰老之年得到保養。
1.貯水。
1.飼養。
1.修養并保持其本性。
1.謂蕃育人民。
1.專為奉養父母而建的屋宇。
1.保養身體;滿足身體的需要。
1.培養恬靜寡欲的思想;過恬靜的生活。
1.教養弟子。
2.聚養徒眾。
1.培養完成。
1.培養虛名。
2.指隱退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