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搖動、轉動以生風取涼或換氣的用具。
2.
名詞
片狀或板狀,能起遮擋作用的東西
3.
量詞
〔量〕用于某些片狀物
1.
用竹或葦編的門。
1.出自《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闔扇,寢廟畢備。
2.
泛指門扇、門扉。
1.出自《洛陽伽藍記·法云寺》重門啟扇,閣道交通。
2.出自《吳苑行》小苑有門紅扇開,天絲舞蝶俱徘回。
3.出自《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賊又以長柯斧斫東掖門,門將開,羊侃鑿扇為孔,以槊刺殺二人,斫者乃退。
4.出自《老殘游記》俺到城墻上,看見那河里漂的東西……也有桌椅板凳,也有窗戶門扇。
3.
即扇翣。古代儀仗中障塵蔽日的用具。亦稱障扇或掌扇。
1.出自《秋興》詩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2.出自《宋史·儀衛志二》車駕行幸,非郊廟大禮具陳鹵簿外,其常日導從,惟前有駕頭,后擁傘扇而已。
4.
扇子。搖動生風的用具。
1.出自《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2.出自《晉書·王導傳》〔導〕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徐曰:“元規塵污人?!?/p>
3.出自《水滸傳》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5.
手巾、蓋頭之類。
1.出自《文選·潘岳〈射雉賦〉》候扇舉而清叫,野聞聲而應媒。
2.出自《南柯太守傳》徹障去扇,見一女子,云號金枝公主。
6.
指板狀或片狀的用于遮擋之物。
1.出自《暴風驟雨》火狐皮帽的耳扇往兩邊翹起,露出半截耳丫子。
7.
量詞。用于門、窗等扁形物。
1.出自《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2.出自《蔣神靈應》饅頭吃上五六扇,賺鵝吃了一大只。
3.出自《儒林外史》〔兩人〕又同和尚走到后邊屋里周先生當年設帳的所在,見兩扇門開著。
4.出自《創業史》僅僅因為有兩扇被遺棄的破爛磨石,你才有了名字哩。
8.
同“騸”。割去馬的睪丸。亦泛指去勢的六畜,或指閹人。參見“扇馬”。
1.出自《黑韃事略》四齒則扇,故闊壯而有力,柔順而無性,能風寒而久歲月。
2.出自《論學雜著·蘄春語》吾鄉謂去牛馬犬陰,皆曰扇;稱閹人,亦曰扇。
1.亦作"寊寃"。
2.猶言冤家。愛極之反語。
3.冤仇。
1.造孽的罪責。舊謂要遭報應,必須償還。
1.昵稱‖有既厭煩又憐愛的意思。多指情人或子女。在嗔怒或無可奈何時亦用之,并含厭憎﹑愛憐或無可如何的語意。多用于子女。
2.猶言壞種。
1.亦作"寊子"。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
2.謂使其子遭災難。
1.以木櫱為天帝之形。
1.草木萌生的新芽。引申為開始發生。
1.喻謀求爵祿。語本《漢書.敘傳上》"不絓圣人之罔,不齧驕君之餌。"顏師古注"齧﹐古'嗅'字也;餌謂爵祿。君所以制使其臣﹐亦猶釣魚之設餌也。"
1.即嗅覺。
1.用鼻嗅金﹐以別優劣。
2.指喜愛或貪圖金錢。
1.臭與香。
1.峻偉。
1.曲酒。
1.酒曲。
1.咬臂出血,以示堅決,誠信。囓,也寫作"嚙"。
1.咬食。
1.見"凝"。
1."你"的敬稱。
1.對年長或尊貴者的敬稱。
1.安定;安寧。
1.使邊境安定。
1.安寧便利。
1.安定昌盛。
1.即寧戚。
1.絲織品。蠶絲織成,有明顯斜紋,綢面平挺,質地結實??椩烨邦A先染色,有素織和花織兩類。適于作服裝用。因產于南京,故名。
1.猶言安處,安居。
1.難道;豈可。
1.見"寧許"。
1.使根底牢固。
1.孤獨貌。
1.安定。
1.安定四方。
1.亦稱"寧封"。
2.傳說中黃帝時仙人◇代文人游仙詩多引為典實。
1.安定和歸附。
1.指古代官吏告假奔喪。
1.唐玄宗對其兄寧王的昵稱。
1.見"寧戚歌"。
1.猶鞏固。
2.謂安康長壽。
1.安定的時刻。
1.安寧和平。
1.謂順王命的諸侯。
1.安心等待。
1.安寧吉祥。
1.謂寧靜至極之性。《莊子.繕性》"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成玄英疏"深固自然之本,保寧至極之性。"一說謂極寧靜。見陳鼓應今注。
1.謂安居。
2.猶停息,止息。
1.安定和睦。
2.安撫;使歸順。
1.安定匡濟。
1.安好。
1.使家庭安定。
2.回家。
1.安好。
1.寧可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