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比較好壞、強弱。
2.
動詞
比得上;勝過。
3.
動詞
舊時祭祀酬報神恩。
4.
動詞
指比賽活動。
5.
名詞
(Sài)姓。
1.
酬報。舊時祭祀酬神之稱。
1.出自《論衡·辨祟》項羽攻襄安,襄安無噍類,未必不禱賽也。
2.出自《晉書·藝術傳·戴洋》公于白石祠中祈福,許賽其牛,至今未解,故為此鬼所考。
3.出自《半山即事》詩神林處處傳簫鼓,共賽元豐第一秋。
4.出自《悲滕城》詩巫兒赤章賽水神,溝人匠氏修防門。
2.
比,比賽。
1.出自《魏書·任城王澄傳》特令澄為七言連韻,與高祖往復賭賽,遂至極歡。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想天宮上光景,賽他不過。
3.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論新文字》漢字拉丁化的方法一出世,方塊字系的簡筆字和注音字母,都賽下去了。
3.
勝過;如同。
1.出自《思黯南墅賞牡丹花》詩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2.出自《西游記》奇花瑞草,四時不謝賽蓬瀛。
3.出自《天山景物記》這密密層層成丈高的野花,朵兒賽八寸的瑪瑙盤,瓣兒賽巴掌大。
4.
很,甚。
1.出自《全元散曲·壽陽曲》胡來得賽,熱莽得極,明明的抱著虎睡。
2.出自《全元散曲·斗鵪鶉·元宵》玉體厭厭為誰害,瘦形骸,今春更比前春賽。
5.
完畢,了結。
1.出自《清平樂·秋聲》詞何日利名俱賽,為予笑下愁城。
2.出自《新水令·題西湖》套曲自賽了兒婚女嫁,卻歸來林下。
3.出自《留鞋記》燈球兒月下高抬,這回償了鴛鴦債,則愿的今朝賽。
6.
姓。明有賽從儉。
1.山中可供食用之物。
1.方言。圓頂的小山頭。
1.如眉的山形。
1.傳說中的山中精怪。如山魈之類。
1.亦作"山甿"。
2.山民。
1.見"山氓"。
1.指山為喻的盟誓。多指男女相愛之深,堅定不移。
也作海誓山盟”。男女相愛時指山海而為盟約誓言,愿愛情像高山大海般長存不變也曾經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到如今都付與流水。
1.山間野蜂所釀的蜜。
1.古代天子服繪有山形花紋禮服時所戴之冕。
2.舊宅中的精怪名。
1.山的南面。
1.山上初生的草木。喻指世襲高位的庸才。語本晉左思《詠史》之二"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世胄躡高位,英俊沈下僚。"
1.山地居民。
1.形容山水秀麗,風景優美。
1.形容回聲響亮。亦喻此呼彼應。
1.山中產的茶葉。
1.指勒石山上的銘文。
1.宋秦觀有《滿庭芳》詞,為蘇軾所賞識。因詞中有"山抹微云"句,故蘇戲為句云"山抹微云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見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宋蔡絳《鐵圍山叢談》卷四"溫(范溫)嘗預貴人家會,貴人有侍兒,善歌秦少游長短句,坐間略不顧溫。溫亦謹,不敢吐一語。及酒酣歡洽,侍兒者始問'此郎何人耶?'溫遽起,叉手而對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聞者多絶倒。"范溫,秦觀婿◇因以為典。
美國的綽號和象征。相傳在1812年英美戰爭期間,因美國的英文縮寫u眘與當時美國政府的一個小官的外號山姆大叔”的英文縮寫u眘相同而傳開◇美國漫畫家將山姆大叔的形象繪成頭戴星條高禮帽,身著燕尾服和條紋褲子,蓄有長發和山羊胡子的瘦老頭。1961年,美國國會承認山姆大叔形象為美國民族先驅的象征。
1.山中的樹木。
2.古歌名。
1.僧侶的衣服。
2.借指山中的僧人。
1.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莖塊根狀,有香氣,可入藥,也可作香料。原產印度,我國臺灣﹑兩廣﹑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1.古時泛指太華﹑終南兩山以南之地。
1.指遼遠或不能確指的地方。
2.泛指四面八方。
1.方言。山頭,山上。
1.取自山地的腐殖土,土質呈酸性。供種植杜鵑﹑山茶等嗜酸性花卉用。
1.山野農夫。
1.見"山?"。
1.生長在山區的姑娘。
1.山歌。
1.準予開礦的牌照。
1.即山廚。
適于山地作戰的輕型榴彈炮。口徑多為75毫米左右。構造簡單,重量較輕,能迅速分解結合。隨著軍用直升機的發展和火炮機動性能的提高,山炮已逐漸淘汰。
1.為慶祝節日而搭建的彩棚,其狀如山高聳,故名。
2.唐代東都西南山區的民戶。以射獵為生,無定居。俗稱山棚。
1.野枇杷。
1.愛山的癖好。
1.山中僻遠之地。
1.山野中人所用的瓢。泛指粗陋的盛器或飲器。
1.形如屏風的山崖。
1.山野人家所用的酒瓶。
1.在山坡上的耕地。
①民間曲調名。流行于明代正德年間。大多描寫男女情愛。②曲牌名。北曲中呂宮、南曲商調都有。南曲較常見,六十六字,用作小令。
1.山麓近水處。
1.瀑布。
1.門板。
軟體動物,雙殼綱,扇貝科。貝殼像扇子,故名。殼色多種,鮮艷美麗。閉殼肌肥大,加工干制后稱為干貝”。大多棲息于淺海底,以足絲附著于巖礁上。
1.一種清選谷物的農具,利用片狀轉軸轉動生風,清除谷粒中的糠秕﹑塵末。今名風車。
2.古時一種用以取涼的扇具。
1.梵語。意譯為黃門。指不具備外生殖器的男子。
1.扇搖,煽動。
1.侵削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