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閠”。
2.
歷法術語。一回歸年的時間為365天5時48分46秒。陽歷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馀的時間約每四年積累成一天,加在二月里;農歷把一年定為354天或355天,所馀的時間約每三年積累成一個月,加在一年里。這樣的辦法,在歷法上叫做閏。
1.出自《公羊傳·哀公五年》閏月,葬齊景公。閏不書,此何以書?喪以閏數也。
2.出自《穀梁傳·文公六年》天子不以告朔,而喪事不數也。
3.出自《憫農》詩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4.出自《觀堂集林·生霸死霸考》商時置閏皆在歲末,故殷虛卜辭屢云十三月。
3.
謂置閏。參見“閏月”。
1.出自《易·系辭上》五歲再閏。
2.出自《左傳·文公六年》閏以正時。
3.出自《獨斷》三年一閏,五年再閏。
4.出自《癸巳存稿·閏》閏于歲終者,秦法之失。
4.
馀事。
1.出自《寄答王直方》詩人生如此耳,文字已其閏。
5.
增添。參見“閏益”。
1.出自《紅繡鞋》曲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閏一更兒妨甚么。
2.出自《奈何天·醉巹》紅鸞運,紅鸞運,喜樂事,今番閏。
3.出自《開國奇冤·旨例》本書自《開學》至《圓案》,計十六折。先以《約敘》,閏以《剩義》,共成一十八出。
6.
偏;副;偽。與“正”相對。參見“閏位”。
1.出自《答郭純長官書》夫正閏之論,誠為難曉。
2.出自《宋史·宋庠傳》﹝庠﹞又輯《紀年通譜》,區別正閏,為十二卷。
3.出自《輟耕錄·正統辨》前代異史,今日兼修,是非之論既明,正閏之統可定。
4.出自《新史學·論紀年》蓋凡史必有紀年,而紀年必藉王者之年號,因不得不以一為主,而以余為閏也。
7.
通“潤”。滋潤。
1.出自《素問·痿論》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閏宗筋。
1.風狂暴貌。
1.搖晃;晃動。
1.飄拂;拂動。
1.飄動閃忽。
1.閃亮光艷貌。
1.見"飐滟"。
1.搖動貌;飄動貌。
1.猶擺脫。
1.謂拜謁,行跪拜之禮。
1.施報。
1.猶應變,變化。
1.申辯。
1.謂效僧人以缽盂進食。
1.猶陳述。
2.指展現。
3.施展。
4.抹布。
1.猶供職。
1.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九"廣陵人楊生,養狗一,甚憐愛之,行止與俱◇生飲酒醉,行大澤草中,眠不能動。時方冬月,燎原,風勢極盛。狗乃周章號喚,生醉不覺。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還以身灑生左右草上,如此數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濕,火至免焚,生醒方見之。"后即以"展草"指報恩事。
1.顯示,呈現。
1.指古代市場管理者促使貨物買賣雙方訂立合同成交。
1.張開翅膀。
2.指古代職官帽冠兩側如翼部分。
1.展現,顯現。
2.展覽出來。
1.猶伸縮。指書寫時字體的伸展和緊縮。
1.猶施展,施行。錯,通"措"。
1.問候款待。唐杜甫有《范二員外邈吳十侍御郁特枉駕闕展劐待聊寄此作》詩。
1.相見。
1.即開吊。謂舉行吊唁儀式。
1.移動。
1.猶閱讀。
1.舒展;鋪開。
1.猶言推愛;顧念情分。
1.敬辭。看望侍奉。
1.猶展詩。
1.遼金職官公服名。
1.舒懷;開懷。
推遲、放寬(日期、期限)展緩行期|展緩起訴。
1.指柳下惠。
1.喻施展才能。語本《三國志·蜀志·龐統傳》"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1.展現。
1.古時職官冠帽后部的附件。
1.下拜。
2.俗用以稱人死。
1.謂竭智盡力。
1.敬詞。朝見。
1.祭拜;省候致敬。
1.展衣和鞠衣。古代王后及命婦的禮服。
1.指展開卷狀物。
1.鋪開;張開。
2.開展,大規模地進行。
1.猶拓寬,擴展。
2.猶開闊。
1.猶耍賴;誣賴。
陳列出來供觀看展覽會|文物展覽|展覽作品。
1.展出物品供人參觀﹑欣賞的集會或機構。
1.陳列出來供人觀看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