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滋潤;使潤濕。
1.出自《易·說卦》風以散之,雨以潤之。
2.出自《學陶彭澤體》詩秋風七八月,清露潤綺羅。
3.出自《〈洪范〉傳》故水潤而火炎,水下而火上。
4.出自《當代》雨水,把陳列館門前的槐樹花蕾的香氣潤過來,淡淡的。
2.
潮濕。
1.出自《淮南子·說林訓》山云蒸,柱礎潤。
2.出自《夏侯彥濟武陟主簿》詩寒先太行近,潤接大河卑。
3.出自《清史稿·河渠志四》伊犁土田肥潤,可耕之地甚多。
3.
細膩光滑。
1.出自《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2.出自《離婚》她的頭梳得特別的光,唇上還抹了點胭脂,粉也勻得很潤。
4.
雨水;水。
1.出自《后漢書·鐘離意傳》而比日密云,遂無大潤。
2.出自《城隍廟賽雨》詩積潤通千里,推誠奠一卮。
3.出自《能改齋漫錄·記文》天香滿袖,染湘水之清霜;云液盈盤,挹洞庭之余潤。
5.
恩澤。
1.出自《淮南子·泰族訓》堯治天下,政教平,德潤洽。
2.出自《晉書·應詹傳》拯我涂炭,惠隆丘阜。潤同江海,恩猶父母。
3.出自《蜃中樓·獻壽》多謝你至德庇天倫,使俺枯骨沾余潤。
6.
惠及;加惠。
1.出自《漢書·路溫舒傳》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澤加百姓,功潤諸侯。
2.出自《粉蝶兒·牛訴冤》套曲他道我潤國于民,受千辛萬苦。
3.出自《籌洋芻議·商政》中國多出一分之貨,則外洋少獲一分之利,而吾民得自食一分之力。奪外利以潤吾民,無逾于此者矣。
7.
和潤;溫潤。
1.出自《文心雕龍·明詩》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潤。
2.出自《送李生序》輝然而溫,栗然而潤,人雖賤之,吾必以為良玉矣。
8.
教化;熏陶。
1.出自《讀友人詩》詩名應高日月,道可潤公卿。
2.出自《新唐書·朱敬則傳》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寬簡,潤之以淳和。
9.
修飾;加工。
1.出自《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其余放言不倫,疑出后人所附,潤為雜篇。
2.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四》出西門,見門內有新潤之房,頗麗。
3.出自《對策》范《書》陳《志》兩著列傳者何篇?《南史》《北史》刪潤列朝者安在?
10.
財物;好處。
1.出自《答曹云林監軍書》徐兄適會弟于阮途,勿克稍為分潤,何梁伯鸞偏遇范萊蕪乎?
2.出自《三借廬筆談·書畫格》近日市井兒,初學書畫,尚未入門,便刻仿帖取潤。
3.出自《橄欖·漂流三部曲》來的薪水還可望增加,薪水之外還可以弄些外潤。
11.
謂豐厚;充實。
1.出自《慎鸞交·贈妓》我囊非潤,不過貧兒見義思強奮,顧不得將來貽困。
12.
書法用語。指神韻飽滿。
1.出自《述書賦下》李將軍世稱高絕,淵微已過;薛少保時許美潤,合極不如。
13.
水名?;春拥闹Я?。發源于安徽省臨泉縣,經潁上縣西南,于潤河集入淮。
1.出自《水經注·淮水》淮水又東北左會潤水……逕汝陰縣東,逕荊亭北而東入淮。
1.清代稱皇長子為大阿哥。
1.太平無事。
2.身體健康安好。多用作書信末尾的祝頌語。
3.唐代宮殿名。
1.清代各省行政長官向中央政府同時列名保舉一大批下屬晉級﹐稱為大案。
2.指重大案件。
印度洋凹入澳大利亞大陸南部的海灣。沿岸干燥荒涼,多石灰巖懸崖。以多風暴著稱。
1.晩清捐官﹐例可減成繳納﹐凡能照規定銀額繳八成現銀﹐可以提前得缺﹐習稱大八成。
1.北京所產的有八種不同花樣的點心﹑糕餅。見清李虹若《朝市叢載.食品》。
1.日本國的古稱。
在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由大巴山和米倉山組成。拔2000米左右。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四川、陜西、重慶等省市的天然省界。廣義的大巴山指綿延四川、甘肅、陜西、湖北、重慶等省市邊境山地的總稱。最高峰大神農架(31054米),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
1.一手抓物的最大量。引申為數量很多。
1.謂白色旗。
2.古白布冠。
3.大酒杯。
4.大船名。
5.方言。粉刷墻壁用的白堊。 6.最白者。 7.完全顯露﹐徹底明白。
俗稱黃芽菜”。雙子葉植物,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葉生于短縮的莖上,葉片薄而大,橢圓或長圓形,濃綠或淺綠色;心葉白、綠白或淺黃色;葉柄寬,兩側有明顯的葉翼。總狀花序,花黃色。原產中國,為北方的主要蔬菜。長江流域也有栽培。
1.白天。大﹐表示強調。
1.大白日。
1.裝有白羽毛的長箭。
1.遭到很大的失敗和損失。
1.指拜相。
1.謂高官。
1.清代稱新科進士引見時按一﹑二﹑三甲編排的班列。
2.舊稱外國公司﹑洋行的經理。
3.幼兒園里由五或六周歲至六或七周歲兒童所編成的班級。
日本第二大經濟中心,大阪府首府。人口2541萬(1986年),全國第三大城市。阪神工業區核心,重、化、輕工業都發達。西日本交通中心,有現代化海港和填海建成的關西航空港。市內交通立體化。文教發達,有國立大阪大學等數十所高校。有四天王寺等名勝。
1.古代刑律有笞刑﹑杖刑﹐清代笞﹑杖分別折合為繡﹑大板﹑照數折責。
1.一種用人力拉的較大的運貨平板車。又稱"榻車"。
1.過半數;大部分。
2.表示較大的可能性。
1.口語。大半;大部分。
1.大國。
2.大的州郡。
3.大的都會。
1.謂結成一伙的多數人。
又稱實力政策”。指用武力威脅別國的政策。由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提出。他認為對付別國的方法是話可以說得好聽些,但手中要拿著大棒,故名◇發展為大棒加胡蘿卜政策”(胡蘿卜”指給一些好處)。
1.指宇宙。
2.突起的大疙瘩。
3.食品名。比較大的包子。有餡﹐用發面做皮﹐包成后蒸熟。
1.方言。把事情全部包攬過來。亦表示有把握﹐負得起責任。
1.方言。指喜歡攬事的人。
1.宋代的一種鄉兵制度﹐以五十家為一大保﹐設有大保長。參見"保甲"。
1.大保之長。參見"大保"。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在澳大利亞東北岸外的珊瑚海中。南北長2000余千米,東西寬19~240千米。包括近千個島礁和沙灘,總面積207萬平方千米。由三百五十多種絢麗多彩的珊瑚組成,造型千姿百態?,F已將其中的一部分劃為海洋公園。
1.《易.系辭下》"圣人之大寶曰位。"后因以"大寳"指帝位。
2.指佛法。
3.重五十兩的銀元寶。
1.舊稱押寶的賭場。
1.古時天子寶藏用以卜疑的大龜甲。
1.謂遍祭天神。
2.指大型的報紙。
現代宇宙演化論的一種學說。認為宇宙的演化過程如同一次巨大的爆炸。由此,宇宙物質不斷膨脹,從熱到冷,其密度從密到疏地演化。該學說于1950年由美國天文學家伽莫夫等提出◇得到譜線紅移、微波背景輻射等一些天文新發現的有力支持。但仍難解釋星系的起源。
1.極悲哀。
2.佛教語。救人苦難之心﹐謂之悲;佛菩薩悲心廣大﹐故稱大悲。
1.佛教的觀世音菩薩經咒之一。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簡稱。舊謂念咒可使死者在陰間消災。
1.大敗。
1.指牡丹。五代時南漢為夸嶺海之強﹐每接北使﹐輒名其地所產茉莉為"小南強"◇其國主劉鋹降宋﹐見洛陽牡丹﹐大為駭嘆﹐人戲謂之曰此名"大北勝"。見宋陶谷《清異錄.花》。
1.貝之一種。上古以為寶器。
2.王莽時的貨幣。貝貨五品之一。
1.一切具備;完備。
1.《三國志.吳志.孫晧傳》"司空孟仁卒"裴松之注引晉張勃《吳錄》"﹝孟宗﹞少從南陽李肅學。其母為厚褥大被﹐或問其故﹐母曰'小兒無德致客﹐學者多貧﹐故為廣被﹐庶可得與氣類接。'"后用為招賢接友之典實。
2.后漢姜肱性友愛﹐與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著稱。弟兄三人為慰母心﹐常同被而眠。見《后漢書.姜肱傳》◇世遂以"大被"比喻弟兄友愛。
1.猶潰敗。
1.根本﹐事物的基礎。
白族曲藝曲種。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相傳明代已經形成。一人說唱,另一人彈三弦伴奏。有南腔和北腔兩個流派。傳統曲目除白族民間故事外,也有依據漢族戲曲故事改編的作品。
1.方言。貴重的東西。
1.戰時軍隊的統帥部。
2.泛指某種活動的策源地。
1.周制﹐每三年調查一次人口及其財物﹐稱大比。
2.周代每三年對鄉吏進行考核﹐選擇賢能﹐稱大比。
3.隋唐以后泛指科舉考試。
4.明清亦特指鄉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