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告知。
1.出自《莊子·達生》有孫休者,踵門而詫子扁慶子。
2.出自《落齒》詩因歌遂成詩,持用詫妻子。
3.出自《書影》且詫余曰:“君常誚余仕女太肥,試閱此卷,予十指間娉婷多矣。”
2.
夸耀。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田罷,子虛過詫烏有先生,而無是公在焉。
2.出自《資治通鑒·唐昭宗大順元年》李嗣源性謹重廉儉,諸將相會,各自詫勇略,嗣源獨默然。
3.出自《巧團圓·爭購》后來也莫爭,先來也休詫,折中算將來,合是區區承受也,這是公平妙法。
3.
驚訝;詫異。
1.出自《新唐書·戴至德傳》閱十數年,父子繼為宰相,世詫其榮。
2.出自《詫嗟吟》昨日炙手,今日張羅,人間常事,何詫何嗟?
3.出自《海陵喜遇鄧孝威有贈》詩白發休相詫,飄蓬未敢嗔。
4.
誑騙;欺詐。
1.出自《晉書·司馬休之傳》甘言詫方伯,襲之以輕兵。
2.出自《新唐書·逆臣傳上·史思明》朝義攻陜,敗于姜子坂,退壁永寧。思明大怒,召朝義并駱悅、蔡文景、許季常,將誅而釋之,詫曰:“朝義怯,不能成我事!”欲追朝清自副。
1.猶言幾日不見。
2.別離。
1.拋錨停泊。
1.古代軍中用以發石擊敵之車。車以大木為床,下安四輪,中立獨木,首端以窠盛石,人挽而投之。以其石聲震烈,又稱拋雷﹑霹靂車。
1.拋棄。
1.謂大量賣出商品﹑證券﹑股票等。
1.丟棄,拋掉。
2.扣除。由總數中除去。
1.丟棄,拋掉。
1.見"拋躲"。
1.見"拋躲"。
1.亦作"拋朵"。亦作"拋趓"。
2.回避;拋棄。
1.猶拋躲。
1.荒廢。
2.猶拋荒。
1.拋撒,糟蹋。
1.甩動;揮舞。
1.拋離割舍。
1.賣唱。
1.辭官,棄官。
1.對工件進行擦光的加工方法。工作時,一般用附有磨料的布﹑皮革或木材等軟質材料的輪子(或者用砂布﹑金屬絲刷)高速旋轉以擦拭工件表面,提高其表面光潔度。此外還有其他方法如液體拋光﹑電解拋光﹑化學拋光等。
1.已墾田地因天災人禍等未繼續耕種而任其荒蕪。
2.荒廢;荒疏。
1.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
1.賣空。又稱做空頭。商業用語。謂交易時,手中無現貨而賣出期貨。
1.離開。
1.丟臉,失面子。
1.舊時營造房室上梁時,總匠師以饅頭從梁上向四面上下拋擲,而誦上梁文。
1.暴露。
1.丟棄淪落。
1.丟落,掉在。
1.壓低價格,大量出售。
把鐵錨投入水底,使船停穩。也指汽車等中途發生故障而停止行駛船已到岸拋錨|汽車在山道上拋錨了。
1.拋開;丟棄。
丟棄;扔掉拋棄舊觀念。
1.猶開腔,開口說話。
1.酒名。
1.原為五言六句,唐人拋球催酒時所唱,教坊因以名曲◇用為詞牌名。單調三十字者始于劉禹錫,四十字者始于馮延巳,四十二字者見《云謠集雜曲子》無名氏詞,皆平韻。至柳永以舊曲名創為新調,始有雙調一百八十七字體,仄韻。
2.曲牌名。一名《彩樓春》。屬北曲黃鐘宮。字數與詞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1.謂寫新詞供歌者歌唱。
1.亦作"拋卻"。
2.丟棄。
1.投擲。
1.丟棄散落。
1.丟棄,舍棄。
1.拋開,撇下。
1.揚聲作態。
1.謂故意提高嗓門。
1.謂嬌聲嬌氣,賣弄風騷。
1.方言。詈詞。謂在外游蕩。
1.安置在拋車上擲擊敵人的石塊。
1.大量賣出。
1.公布的數目。
具有初速度的物體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在空氣阻力可忽略的情況下,拋體運動可看成沿初速度方向、以初速大小為速度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其運動軌跡為直線(豎直上、下拋運動)或二次曲線(平拋、斜拋運動)。
1.亦作"拋垛"。
2.相傳古有擊壤,以拋擲磚塊為戲。宋時寒食有擲磚塊之俗◇世易瓦石為銅錢,遂變游戲為賭博。見清西厓《談征.事部.拋堶》。
1.雜技之一。兩手上下拋接多個彈丸不使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