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泥鰍,魚名,身體圓,尾側扁,口小,有須,皮上有黏液,常鉆在泥里。
1.
亦作“鰌”。
2.
魚綱鰍科魚類的統稱。體圓,尾側扁,口小,具須三至六對,鱗細小或退化。種類多,分布廣。常見的有泥鰍、沙鰍和長薄鰍等。
1.出自《莊子·齊物論》麋與鹿交,?與魚游。
2.出自《易林·履之坤》循河榜舟,旁淮東游,漁父舉網,先得大?。
3.出自《夢粱錄·物產》鰍、鰻、鱔、蚌。
4.出自《浣紗記·問疾》你道像些甚么?黑流鰍好像個灶王。
3.
海鰍。即露骨鯨。
1.出自《歲暮自廣江至新興》詩海?潮上見,江鵠霧中聞。
2.出自《宋史·五行志一下》﹝紹興﹞二十四年四月,海鹽縣海洋有巨鰍,群鰕從之,聲若謳歌,抵岸偃沙上,猶揚鬣撥剌,其高齊縣門。
3.出自《菽園雜記》劉時雍為福建右參政時,嘗駕海舶至鎮海衛,遙見一高山,樹木森然,命帆至其下,舟人云:“此非山,海鰍也。舟相去百馀里,則無患,稍近,鰍或轉動,則波浪怒作,舟不可保。”
4.
通“蝤”。參見“鰍蛑”。按,魯迅《古小說鉤沉》載此文作“鰍蝥”。
1.出自《太平御覽》食畢,女(郭氏女)將兩?蝥上岸去。船還來至,郭逢人,語此女已死。乃往省之,尚未殯也,發衾視之,兩手各把一?蝥。
1.謂日后能大成。
1.遠方來歸附,近民安居樂業。形容政治清明,國家大治。
1.遠大的志向。
2.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細,葉子互生,線形,總狀花序,花綠白色,蒴果卵圓形。根入藥,有安神﹑化痰的功效。又名小草。
1.謂遠方均來歸附。
2.謂從遠方招引﹑求取。
3.猶遠至。
4.謂高遠的情致。
1.指離突鏡的中心遠。
1.遠處傳來的鐘聲。
1.指帝王或貴族的后裔。
1.猶遠游。
1.血統疏遠的親屬。
1.遠望。
1.猶言高瞻遠矚。
1.遠大宏偉。
1.謂遠播。
1.逃避到遠處去。
1.比較遠的徒步旅行。
1.血統疏遠的親族。
2.關系疏遠的同類。
1.許多代以前的祖先。
1.謂遠離罪惡。
1.謂福及子孫。
1.博戲之具。《方言》第五"簙……吳楚之間或謂之蔽,或謂之箭里,或謂之簙毒。或謂之夗專。"錢繹箋疏"《廣雅》云'夗專,簙也。'夗專之言宛轉也。"一說,指整頓簙者的竹器。參閱郭璞注。
1.獸名。
1.古代帝王的園囿。
1.蘊結,郁結。
1.苑囿和馬廄。
2.苑囿中的馬。
1.古時加于蠶神的封號。
1.復姓。周時莒國有苑羊牧之。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中國古典園林的早期形式『代以前在圈定的范圍內畜養禽獸,蕃衍草木,供帝王狩獵游玩,稱囿『代以后這樣的場所與宮室結合起來,以復道相連,稱苑。
1.禁兵。
1.見"怨怨哀哀"。
1.悔恨;怨恨。
1.怨恨懊惱。
1.怨恨非議。
1.相傳秦始皇建墓時,將工匠禁閉于內,工人作文刻石以泄怨憤,后人發墓見石,稱之為"怨碑"。
1.因怨恨而背離。
1.怨恨的根源。語出《國語.周語下》"立于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
1.猶怨怒。
1.猶怪不得。不能責備。
2.猶怪不得。表示明白了原因,對某種行為感到理解。
1.猶猜忌。
1.埋怨。
1.猶怨悵。
1.見"怨悵"。
1.埋怨責怪。
1.仇恨與恥辱。
1.怨恨仇視。
2.指所怨恨仇視的人。
1.仇敵。
1.諷刺。
1.愁眉。
1.仇人,仇敵。
1.哀怨幽咽的笛聲。
1.哀怨的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