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較遠的徒步旅行。
1.質樸,不文飾,不矯飾。
1.樸實純粹。
1.樸實果敢。
1.質樸愚拙。常用為謙詞。
1.渾樸而高遠。
樸實爽直生性樸直|樸直者近忠。
朝鮮李朝文學家、哲學家,實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貴族,不應科舉。1786年起歷任監役、漢城府判官、沔川郡守等職。主張改革現行不合理的制度。文學上反對擬古,主張模寫真境”,對朝鮮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代表作為《熱河日記》和《放fe568笸獯》。
1.質樸,純真,不矯飾。
1.質樸勇猛。
1.樸實忠誠。
1.種豬。
1.亦作"樸斫"。
2.砍斫;削治。
1.祭祀求福。
1.記載祭祀儀禮的典籍。
2.祭祀的儀禮。
1.祭祀供奉。
1.諸侯向帝王入貢的祭品。古代九貢之一。
1.古代旗幟名。
1.祭祀孤魂。舊時江南民俗,于特定的節日祭祀無人祭祀的死者。
1.祀儀;喪禮。
1.祭祀。
1.指祭祀孔子的典禮。舊時于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誕辰日舉行。
1.祭祀的儀禮。
1.祭祀的命令。
1.以酒祭奠。
1.祭祀的房屋,廟宇。
1.祭祀土神。
1.祭祀所用的犧牲。
1.古時祭祀時用土筑的平臺。
1.祭殿。
1.祭祀天神。帝王郊祭的古禮。
1.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
1.祭祀土地神。
1.祭祀所用的貢物。多指犧牲之類。
1.祭祀供獻。
1.祭祀的程式。
1.消除災害的祭祀。
1.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
1.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相傳漢宣帝時有陰子方,于臘日晨炊,見灶神出現,遂以黃羊祭祀而獲巨富,因以臘日為祀灶日。事見《后漢書.陰興傳》◇世民間舊俗多以舊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為祀灶日。宋范成大《祭灶詞》中有"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詩句即指此。
1.指用泗濱石所作之磬。
1.指南唐李建勛秘藏之玉磬。
1.指泗水。
1.泛指泗水北岸的地域。
2.春秋時孔子在泗上講學授徒,后常以"泗上"指學術之鄉。
1.出于泗水之濱的石頭。可以作磬。語本《書.禹貢》"嶧陽孤桐,泗濱浮磬。"孔傳"泗水涯水中見石,可以為磬。"
1.宋周密的別號。泗,多寫作"四"。
1.古亭名。在今江蘇省沛縣東『高祖劉邦曾任泗水亭長。
1.鼻液。
1.鼻涕和眼淚。
1.泗水和沂水的并稱。
民間曲調名。創始于安徽、湖北一帶。五句三十二字。第三、第五句相重復,第四句為哎喲哎喲”。
1.唐西域高僧僧伽大師,曾在泗州臨淮縣建造寺院,人稱泗州和尚。中宗時迎入長安,景龍四年卒,歸葬臨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