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魚,體側扁或略呈圓筒形,生活在淡水中,種類很多。
1.
魚名。體側扁或亞圓筒形,口有須。多生活在我國華南和西南水流湍急的澗溪中。
1.神話中可使人延年益壽的桃子。
2.祝壽用的鮮桃或面制桃。
1.生長年歲長久之藤。
1.方言。指昧于人情世故,易受愚弄欺騙的人。
1.見"壽頭模子"。
1.祝壽的文章。
1.對被祝壽者的尊稱。
2.高壽的男子。
1.復姓『有壽西長。見《漢書.昭帝紀》。
1.指人壽保險。
在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古名壽春,曾為戰國楚都。前秦王苻堅在公元383年淝水之戰中兵敗于此。人口122萬(1995年)。古跡有淮南王墓、芍陂、孫叔敖祠、報恩寺。
1.壽數。
1.相術用語。指主長壽的形象特征。
1.壽星的俗稱。
1.祝壽的文章。明中葉以后開始盛行。
1.生前營造的墓穴。
1.見"壽宴"。
1.亦作"壽燕"。亦作"壽筵"。
2.祝壽的宴會。
1.見"壽宴"。
1.南朝宋武帝女。相傳梅花落其額上,人以為美,而出現壽陽妝。
1.亦作"壽陽妝"。
2.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曾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妝。婦女多效之,在額心描梅為飾。見《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宋書》。
1.長命與夭折。
2.壽命短促。
3.謂壽限。
1.老年人生前做好備用的殮衣。
1.生時所作的墳塋。
1.謂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世。語出《漢書.禮樂志》"愿與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驅一世之民,濟之仁壽之域,則俗何以不若成康?壽何以不若高宗?"
2.壽穴;墳塋。
1.壽命;壽數。
1.指南岳衡山。
1.呈贈給壽誕者的錦幛。
1.長壽的征兆。
1.老年之人;老年人。
1.長命而幸福。
1.自然死亡。
2.指事物的終止。
正寢住宅的正屋。指年老安死在家中,有別于夭亡、橫死、客死。也比喻事物自然消亡。
1.生時所建之墓。
1.為祝壽用的裝裱成卷軸的字畫。
1.祝壽所用的蠟燭。
1.上壽的酒尊。
1.接受禮物。幣,繒帛。古時以束帛用于喪祭或為贈送賓客的禮物。
2.接受聘禮。指女子訂婚。
1.遭受損傷。
2.受詬病,受指斥。
3.指身體致病。
1.天賦的才能。
1.接受并予以收藏。
1.接受冊命。
1.舊時指女子受聘。
1.亦作"受?"。亦作"受嬗"。
2.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
1.碑名。三國魏曹丕黃初元年立,記曹丕受漢禪讓事。也稱《受禪表》。相傳為魏鍾繇所寫。其碑隸法方整渾厚,因時代久遠,筆畫凝,多已不可辨認。另說碑為王朗文,梁鵠書,鍾繇鐫字,謂之三絕。故又稱《三絕碑》。參閱唐韋絢《劉賓客嘉話錄》。
1.相傳為禪讓帝位而筑的壇臺。
1.謂接受居地而為民。廛,一個男勞力所居住的屋舍。《孟子.滕文公上》"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為氓。"
1.帝王接受臣下的朝賀。
1.(物體)被潮氣滲入。
1.即承塵,頂棚。
1.接受已定的謀略。
2.引申為辦事全依主管者的計劃而行,不自作主張。
3.聽受出師成功的稟告。為舊時軍制中的一種禮儀。
1.佛教語。謂領受在心,持久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