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責備;申斥。
2.
動詞
舊指官員獲罪降職;貶謫。
1.
責問;譴責。
1.出自《莊子·天下》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2.出自《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先是震于外寢,匠者以為不祥,將加治葺。公曰:“此天譴也,無所改修,以記吾過。”
3.出自《請宥言官以彰圣德疏》今若因此一事,將石星遂加重譴,四方聞之,必謂朝廷求言特虛文耳。
2.
罪;過錯。
1.出自《后漢書·蔡邕傳》詔書每下,百官各上封事,欲以改政思譴,除兇致吉。
2.出自《新唐書·張廷圭傳》御史有譴,當殺殺之,不可辱也。
3.出自《郎潛紀聞》舒文襄在新疆獲譴,有旨即行正法。
3.
舊時官吏被貶降或謫戍。
1.出自《奉和張岳州王潭州別詩》序予昔忝省合,與岳州張使君說、潭州王都督熊同官聯事,后承朝譴,各自東西。
2.出自《長生殿·覓魂》早難道逐梁清又受天曹譴,要尋那《霓裳》善舞的俊楊妃,到做了留仙不住的喬飛燕。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