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徒歌;齊聲歌唱。參見“謳和”。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漢王既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
3.出自《桃花扇·聽稗》只有善謳的蘇昆生,還寓比鄰。
2.
引申為贊頌,參見“謳功頌德”。
1.出自《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但在我們所見的無產文學理論中,也并未見過有誰說成一階級的文學家,不該受皇室貴族的雇用,卻該受無產階級的威脅,去做謳功頌德的文章,不過說,文學有階級性。
3.
吟誦。
1.出自《少年時代·初出夔門》謳起來總不免要一唱三嘆地感慨系之。然而一位謳《哀江南賦》的青年也不見得是怎樣高華的志士。
4.
指歌者。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宋王與齊仇也,筑武宮,謳癸倡。
5.
歌曲;民歌。
1.出自《楚辭·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
2.出自《贈丁廙》詩秦箏發西氣,齊瑟揚東謳。
3.出自《漢文學史綱要》復立樂府,集趙、代、秦、楚之謳。
6.
姓。春秋有謳陽。見《左傳·哀公十三年》。
1.出自《左傳·哀公十三年》疇無余、謳陽自南方,先及郊。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