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偶像,用木頭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
2.
名詞
雙的;成對的(跟“奇jī”相對)。
3.
名詞
配偶。夫妻或夫妻中的一方。
4.
名詞
(?u)姓。
5.
名詞
非必然的;超出常規(guī)的。
1.
亦作“遇”。“禺”的今字。
2.
配合;輔助。
1.出自《書·君奭》汝明勖偶王,在亶,乘茲大命。
3.
婚配。
1.出自《白虎通·嫁娶》七歲之陽也,八歲之陰也,七八十五,陰陽之數(shù)備,有相偶之志。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文姬對人道:“……如欲偶吾者,必先投詩,吾當自擇?!?/p>
3.出自《周櫟園奇緣記》官署前有銀工錢氏女,年及笄矣。生而美麗,性聰慧柔和,素自負,不肯偶流俗。
4.
配偶。
1.出自《魏書·劉昞傳》瑀(郭瑀)有女始笄,妙選良偶,有心於昞。
2.出自《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這卓員外喪偶不娶,慕道修真。
3.出自《呦呦鹿鳴》他和她是情投意合的佳偶。
5.
雙數(shù)。
1.出自《禮記·郊特牲》鼎俎奇而籩豆偶,陰陽之義也。
2.出自《太玄·玄瑩》奇以數(shù)陽,偶以數(shù)陰,奇偶推演,以計天下,玄術瑩之。
3.出自《東觀奏記》故事,京兆尹在私第,但奇日入府,偶日入遞院。
6.
伙伴;同伴。
1.出自《史記·黥布列傳》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為群盜。
2.出自《太平廣記》羅州山中多孔雀,群飛者數(shù)十為偶。
3.出自《小滄浪筆談》〔馬秋藥〕與小華莫逆。嘗謂予曰:“三日不見小華,便寥落無偶?!?/p>
7.
謂與人共處。
1.出自《新唐書·狄仁杰傳》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辯對,仁杰誦書不置,吏讓劐之,答曰:“黃卷中方與圣賢對,何暇偶俗吏語耶?”
2.出自《序伎贈寫真李山人》余非習於伎也,而與伎偶。
3.出自《關漢卿不朽》他混跡在市井與作場勾欄之間,偶倡優(yōu)而不辭,與受作踐的下層人民有著深切的聯(lián)系。
8.
對等;等同;匹敵。
1.出自《國語·越語上》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
2.出自《穀梁傳·僖公四年》有二事偶,則以后事致;后事小,則以先事致。
3.出自《抱樸子·鈞世》近者夏侯湛、潘安仁并作補亡詩《白華》、《由庚》、《南陔》、《華黍》之屬,諸碩儒高才之賞文者,咸以古詩三百未有足以偶二賢之所作也。
9.
對仗,對偶。
1.出自《耆舊續(xù)聞》因問坐客曰:“霜降始而百工休,可對甚語?”久之,坐客云:“苦無全句可偶,當劈破用?!?/p>
10.
適應。
1.出自《上呂晦叔書》器足以任天下之重,識足以致無窮之遠,學足以探天人之頤,術足以偶事物之變。
2.出自《艾如張董逃歌序》生於其洲而人偶其洲,生於其國而人偶其國,人之性然也。
11.
攜帶。
1.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三》妾聞將軍之晉國,偶有金千斤,進之左右,以供芻秣。
2.出自《再用前韻寄蔡天啟》蔡侯東方來,取友無所挾。翛翛一囊衣,偶以一書笈。
12.
遇合;幸運。
1.出自《論衡·幸偶》舉事有是有非,及觸賞罰,有偶有不偶。
2.出自《寄崔二十六立之》詩不脫吏部選,可見偶與奇。又作朝士貶,得非命所施。
3.出自《悲佃篇》嗟彼細民,何其遭時之不偶乎!
13.
遇見;碰上。
1.出自《憶醉》詩今朝偏偶醒時別,淚落風前憶醉時。
2.出自《賀云生不見日蝕表》蓋天地大統(tǒng),不能無災,皇王至誠,可以銷慝,嘗聞此說,今偶其時。
3.出自《鐵圍山叢談》狄武襄青征儂智高時,大兵始出桂林之南,道旁偶一大廟,人謂其廟甚神靈。
14.
迎合;投合。參見“偶世”、“偶俗”。
1.出自《五君詠·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2.出自《后漢書·吳良傳》每處大議,輒據(jù)經(jīng)典,不希旨偶俗,以徼時譽。
3.出自《云間據(jù)目抄·張之象》公既性不偶俗,獨喜閉戶著書,冬夏不輟。
4.出自《抱樸子·疾謬》於是馳逐之庸民,偶俗之近人,慕之者猶宵蟲之赴明燭,學之者猶輕毛之應飇風。
5.出自《答鄭方回》詩說詩迷頹靡,偶俗傷趨競。
16.
謂以干濕雜物燃火,使之冒煙,不上焰。
1.出自《博望燒屯》卒子云:“依著元帥,將這折槍、破鞍子、蒿草偶起煙來了也。”
17.
偶然;偶爾。
1.出自《列子·楊朱》鄭國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2.出自《云溪友議》偶臨御溝,見一紅葉。
3.出自《紅樓夢》近來家母偶著了些風寒。
18.
恰巧;正好。
1.出自《周書·尉遲運傳》運時偶在門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闔門。
2.出自《齊東野語·經(jīng)驗方》偶藥笈存少許,即授之。
3.出自《池北偶談·文昌閣鸛》偶中丞閱軍,將士皆集轅門,此軍方負墻立,鸛忽飛翔其上,矢墜焉。
19.
以土、木制成的偶像。
1.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三》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p>
2.出自《南史·鮑泉傳》面如冠玉,還疑木偶。
3.出自《聊齋志異·胡相公》〔張〕因往視弟,愿望頗奢。比歸,甚違初意,咨嗟馬上,嗒喪若偶。
4.出自《昨見》詩昨見食偶者,析偶以為薪。
20.
指以土、木等制成的其他象形物。
1.出自《漢書·韓延壽傳》百姓遵用其教,賣偶車馬下里為物者,棄之市道。
21.
引申指交配。
1.出自《太平廣記》一日,奴告曰:“蛇盤孔雀,且毒死矣?!避幜罹戎?,其走卒笑而不救,軒怒,卒云:“蛇與孔雀偶?!?/p>
2.出自《茶香室三鈔·蛇與孔雀偶》蛇與孔雀偶,有得其卵者,使雞抱伏即成。
22.
指兩,兩個。
1.出自《潛夫論·釋難》且夫堯、舜之德,譬猶偶燭之施明于幽室也。前燭即盡照之矣,后燭入而益明。此非前燭昧而后燭彰也,乃二者相因而成大光。
23.
指兩人相聚或並立。參見“偶語”、“偶耕”。
1.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
2.出自《新唐書·藩鎮(zhèn)傳·李正己》政令嚴酷,在所不敢偶語,威震鄰境。
3.出自《言王廣淵札子》臣伏見新除王廣淵直集賢院,外廷之人無不怪惑,偶語族談,莫知其故。
4.出自《魏書·勿吉傳》其國無牛,有車馬,佃則偶耕,車則步推。
5.出自《別徐明府》詩百戰(zhàn)余荒野,千夫漸偶耕。
24.
指敵手,匹敵的人。
1.出自《小滄浪筆談》桂未谷進士馥,學博而精,尤深於《說文》小學,詩才隸筆,同時無偶。
1.亦作"惡噷噷"。
2.惡狠狠。
1.見"惡歆歆"。
1.方言。形容人言行卑賤丑惡,有污耳目。
能產(chǎn)生嚴重后果的~循環(huán) ㄧ~腫瘤 ㄧ~事故。
若干事物互為因果,循環(huán)不已,越來越壞。
腫瘤的一種,周圍沒有包膜,細胞異常增生,形狀、大小很不規(guī)則,與正常組織之間的界限不明顯。能在體內轉移,破壞性很大。癌和肉瘤都屬于惡性腫瘤。通稱毒瘤。
1.何許,何處。
1.指婦女產(chǎn)后胞宮內遺留的馀血。
1.令人難堪的嘲弄。
1.無禮﹑中傷的言語。
1.說話和臉色都很嚴厲。
1.不對癥的藥,有礙病情的藥。
1.不正當?shù)穆殬I(yè)。
2.佛教謂出于身﹑口﹑意三者的壞事﹑壞話﹑壞心等。
3.見"惡緣惡業(yè)"。
1.破舊或粗劣之衣。
1.同"惡衣菲食"。
1.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儉樸。
1.同"惡衣菲食"。
1.同"惡衣菲食"。
不良的居心;壞的用意一句玩笑,并無~ㄧ不要把人家的一片好心當成~。
1.厭棄。
粗野的言語;惡毒的話穢言~ㄧ~傷人。
1.謂用惡毒的言語中傷別人,使人倍感寒心。
1.邪惡的欲望。
1.冤業(yè),罪孽。
1.古代迷信稱農(nóng)歷五月為惡月。
1.壞運氣。
1.險韻,難押的韻。
1.惡棍。
1.兇猛;兇惡。
1.亦作"惡札"。
2.拙劣的書法或文筆。亦用為謙詞。
非常激烈的戰(zhàn)斗。
1.丑陋的漢子。
1.見"惡幛"。
1.亦作"惡障"。
2.猶魔障。原為佛教語,指人世間的貪欲﹑殺害等罪孽。
1.不祥的征兆。
1.不祥的征兆。
1.亦作"惡支煞"。
2.猶惡狠狠。
1.見"惡支沙"。
1.佛教語。指昧于佛法,導人入邪的人。
1.謂使奸邪者改惡從善。
1.不得善終。謂遭橫禍而死。
1.罪狀。
污穢;不干凈空氣~。
1.猶惡少。
1.原謂厭惡以邪代正◇以喻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古代以朱為正色,喻正統(tǒng),故云。語本《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1.不堪入目的字眼。
1.怯弱的士兵。
1.謂消化不良,不思飲食。
2.中醫(yī)病名。特指妊娠早期出現(xiàn)的惡心嘔吐﹑擇食或食入即吐等。
1.怕醉而偏要勉強飲酒。比喻明知故犯。
1.惡作劇。
2.指十分低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