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古代稱兩個人在一起耕地。
2.
〈書〉同“偶”。
1.
二人并肩而耕。
1.出自《周禮·地官·里宰》以歲時合耦於鋤,以治稼穡。
2.出自《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
2.
引申為二人一組。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射者三耦。
3.
配偶。
1.出自《左傳·桓公六年》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2.出自《花月痕》你說少年失耦者,由於琴瑟之好,篤於常人,難道那偕老百年的,都不恩愛么?
4.
指對手,相關兩方中的另一方。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5.
雙數。與單數“奇”相對。
1.出自《易·系辭下》陽卦奇,陰卦耦。
2.出自《朱子語類》今人說《易》都無著摸,圣人便於六十四卦,只以陰陽奇耦寫出來。
6.
匹敵;相對。
1.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乃貴薄疑以敵如耳,尊魏姬以耦世姬。
2.出自《剪燈余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即陳酒饌,設二席,與洙耦坐。
7.
遇,逢。
1.出自《酒泉子》詞燕成雙,鸞對影,耦新知。
2.出自《綺羅香》詞夜永鐙枯,喜得故人相耦。
8.
合,符合。
1.出自《墨子·經說上》名實耦,合也。
2.出自《漢書·杜欽傳》然小臣不敢廢道而求從,違忠而耦意。
9.
軀體。
1.出自《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答焉似喪其耦。
10.
偶像。如:木耦;土耦。參見“耦人”。
1.出自《江陵鳳凰山漢墓竹簡》右方耦人借凡卌九。
11.
姓。漢有耦嘉。
1.出自《廣韻?厚韻》耦,姓。
1.討取。
1.請求寬宥生命。
2.請求命令。
1.求募。
1.泥濘貌。
1.形容情急氣喘的樣子。
1.討飯婆。亦用作對婦人的蔑稱。
1.請求續假。
1.顫抖的樣子。
1.舊時風俗,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1.我國傳統節日,又名女兒節。
1.乞巧的彩樓。
1.乞討。
2.請求。
1.乞丐似的寒酸相。
1.請求;祈求。
2.希望;期望。
1.求得。
2.請求釆取。
3.勒索。
1.討飯的人;乞丐。
2.求人。
1.唐馮贄《云仙雜記》卷十"有商人過清湖,見清湖君,君問所須,商曰'但乞如愿。'君許之,果得一婢,如愿即其名也。商有所求,悉能致之◇因正旦,如愿晩起,商人撻之,走入糞壤中不見。今人正旦,以細繩系綿人投糞掃中,云乞如愿。"后用為典故。
1.古代以作官為委身事君,故稱請求辭職為乞身。語本《史記.張儀列傳》"今齊王甚憎儀,儀之所在,必興師伐之,故儀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齊必興師伐之。"
1.請求出兵援助。
1.乞討食物。
2.方言。討飯的人。
1.比丘的別稱。
1.請求寬恕。
1.給予別墅。語出《晉書.謝安傳》"安遂命駕出山墅,親朋畢集,方與玄圍棋賭別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顧謂其甥羊曇曰'以墅乞汝。'"
1.復姓。唐代有乞四比羽。見《新唐書》。
1.猶乞討。
2.化緣。
3.索取。
1.猶乞食者。
1.索取。
2.求乞。
1.求乞。
1.討取頭錢。
1.請求辭職。
1.指京官請求到地方任職。
1.北魏稱通事人。
1.請求辭職。
1.舊時官吏請調往故鄉任職。
1.見"乞兒相"。
1.自請辭去官職。
1.盛德之行。
1.盛業。
1.擇優選取。
1.猶博學。
1.豐功。
1.繁盛綿延。
1.晉李毅,字茂彥,淹通有智識,與以清尚見稱的李重同為王戎所選,任吏部郎,各得其所◇因以"茂彥"指代優異之士。
1.盛業;偉績。
1.才德出眾。亦指才德出眾的人。
1.豐功偉績。
1.鴻圖,嘉謀。
1.努力育養。語出《易.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高亨注"茂讀為懋,勉也,努力也。"
1.昌盛安樂。
2.猶茂育。豫,通"育"。繁榮滋長。
1.花木茂美的苑囿。
2.古苑名。又名長洲苑。故址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南◇也作蘇州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