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凝結,液體因遇冷、遇熱等原因變成固體,氣體因溫度降低或壓力增加變成液體。
2.
動詞
(注意力)集中;緊湊。
1.
“冰”的今字。
2.
凝結;凝固;積聚。
1.出自《易·坤》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2.出自《還至梁城作》詩故國多喬木,空城凝寒云。
3.出自《夏夜苦熱登西樓》詩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
4.出自《歸朝歡》詞寶猊煙未冷,蓮臺香蠟殘痕凝。
5.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
6.出自《霜降》詩一夜潛伏歸來,刺刀上凝著昨夜的霜。
3.
形成。
1.出自《書·皋陶謨》撫于五辰,庶績其凝。
2.出自《禮記·中庸》茍不至德,至道不凝。
3.出自《陳書·宣帝紀》朕日昃劬勞,思弘治要,而機事尚擁,政道未凝,夕惕于懷,罔知攸濟。
4.出自《蕭復劉從一姜公輔平章事制》宰輔之任,獻替為務,內凝庶績,外撫四夷。
4.
堅定;鞏固。
1.出自《荀子·王制》知強大者不務強也,慮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力全則諸侯不能弱也,德凝則諸侯不能削也。
2.出自《荀子·議兵》兼并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齊能并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奪之。
5.
謂精力專注或注意力集中。
1.出自《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
2.出自《思玄賦》默無為以凝志兮,與仁義乎逍遙。
3.出自《寄方瞳胡先生》詩形槁神彌天,心虛腦自凝。
4.出自《妯娌》趙二媽怔了一怔,連忙凝住神再聽。
6.
停止;靜止。
1.出自《楚辭·九嘆·憂苦》折銳摧矜,凝泛濫兮。
2.出自《文選·陸機〈演連珠〉》牽乎動則靜凝,系乎靜則動貞。
3.出自《想東游五十韻》舞繁紅袖凝,歌切翠眉愁。
7.
嚴整。參見“凝命”。
1.出自《易·鼎》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2.出自《履齋示兒編·文說·賦以一字見工夫》郭昌明首冠《宜春賦》曰:重明麗正化天下。第三隔云:“德增日日之新,斯能凝命;世被風風之教,孰不胥然。”以風風對日日,真不經人道語也。
8.
表示盛大或程度很深。參見“凝妝”、“凝寒”。
1.出自《新曲》青樓綺閣已含春,凝妝艷粉復如神。
2.出自《幽懷》詩凝妝耀洲渚,繁吹蕩人心。
3.出自《文選·劉楨〈贈從弟〉詩之二》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
5.出自《降龍》詩凝寒墮指熱侵骨,一宴百盞傾金壺。
6.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其時天氣凝寒,注湯沃面過了,將殘湯傾去,還有傾不了的,多少留些在盆內。過了一夜,凝結成冰。
9.
徐緩。參見“凝笳”。
1.出自《畫舫馀談》漫舞凝歌,足壓江城絲管已。
10.
冰凍;結冰。
1.出自《禮記·鄉飲酒義》天地嚴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尊嚴氣也。
2.出自《文選·張協〈七命〉》霜鍔水凝,冰刃露潔。
3.出自《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詩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4.出自《桐譜·詩賦》節凝葉尚祕,根凍土自剝。
1.猶言絮絮唂耳。
2.形容紛亂。
1.見"鴉瑚"。
2.鳥名。性兇猛,古代常用以助獵。
1.藍色寶石名。古代用作裝飾品。
1.源于阿拉伯語yāqūt。寶石名。
1.亦稱"鴉鶻"。
2.即鴉忽。
1.鳥名。鷹類。
1.亦作"鴉鬟"。
2.猶鴉髻。色黑如鴉的丫形發髻。
3.丫環;少女。
1.指女子裝襯的假發。
1.古時婦女涂額的化妝黃粉。
1.古代婦女的發髻。
1.即鴉舅。
1.亦作"鴉九"。
2.人名。唐有張鴉九,善鑄劍,其所造劍名鴉九劍。
1.亦作"鴉臼"。
2.即烏臼。
1.即烏桕。子可榨油,為制燭原料。
2.鳥名。似鴉而小,黑色,嘴邊有毛甚勁﹐能逐鴉,鴉見避之。
1.即鴉兒軍。
1.鴉山。以產鴉山茶聞名。
1.烏鴉的羽毛。
2.比喻黑發。
1.古時紙幣名。兩旁花紋重墨如鴉翎,故稱。
1.鴉飛之路。比喻遙遠難行的路程。
1.同"鴉默雀靜"。
1.形容寂靜無聲。
1.見"鴉默雀靜"。
1.巫女。
1.亦作"鴉鳥"。
2.烏鴉。
又稱阿片”。罌粟果中乳汁經干燥而成的干膏狀藥物。為棕色至黑色,有特殊臭氣‖嗎啡和其他生物堿。有鎮痛、止瀉、止咳等作用,但常用能成癮,不宜長期應用。
1.即鴉片煙。
1.舊時專供吸鴉片者吸毒的營業性場所。
1.指吃鴉片煙有癮的人。
1.即鴉片。煙土色黑如泥,故稱。坭,同"泥"。
1.吸鴉片煙的工具。形似槍,故稱。
1.指鴉片。鴉片汁煎熬成膏,再置煙槍上燒泡而吸其煙,嗜者久服成癮,衰羸不能復振而至死。
1840-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18世紀末,英國向中國大量輸入鴉片,毒害中國人民,引起清政府財政困難。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次年6月,英國發動侵華戰爭,戰場主要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地。以林則徐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以三元里人民為代表的沿海沿江人民,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由于清政府的腐敗,對內排斥抵抗派,破壞和鎮壓人民的抗英斗爭;對外妥協求和,使戰爭遭到失敗。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暗青色。
2.即鴉青鈔。
3.珍寶名。
1.舊時紙幣名。用鴉青紙印制,故稱。
1.即鴉青鈔。
1.紙名。色暗青若鴉羽,故稱。
1.小型鳴禽。嘴皆短厚,側扁,多活動于灌叢間。如棕頭鴉雀,體長約14厘米。頭頂棕褐色,其馀部分多黃褐色。分布幾遍我國各地,亞種分化甚多,皆為地方性留鳥。
形容悄然無聲、非常寂靜他一進門,房間里立刻鴉雀無聲,誰也不說話。
1.猶言鴉雀無聲。
1.鴉鳥和喜鵲。
2.指喜鵲。
1.見"鴉雀無聲"。
1.鴉青色;暗青色。
1.指雅山茶。雅山,在今安徽省郎溪縣南。產茶﹐俗傳鴉銜茶子而生,故稱。
1.深黑色。
1.鴉巢。
1.雛鴉。
1.亦作"鴉頭"。
2.即丫頭。雙髻丫形。指童男女。
3.即鴉頭襪。
1.猶涂鴉。比喻胡亂寫作,常用作謙詞。
1.亦作"鴉烏"。
2.即烏鴉。
1.紫草的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