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把東西軋碎或壓平的器具。
2.
動詞
滾動碾子軋碎東西。
3.
動詞
〈書〉磨制;雕琢玉石。
1.
把東西軋碎或壓平的器具。
1.出自《魏書·崔亮傳》亮在雍州,讀《杜預傳》,見為八磨,嘉其有濟時用,遂教民為碾。
2.出自《虢州司戶韓府君墓志銘》破豪家水碾利民田,頃凡百萬。
3.出自《十一月上七日蔬飯騾嶺小店》詩建溪小春初出碾,一碗細乳浮銀粟。
4.出自《西游記》醫官聽命,即將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及藥碾、藥磨、藥羅、藥乳并乳缽、乳槌之類都送至館中,一一交付收訖。
2.
磙壓;碾軋。
1.出自《潯陽春》詩金谷蹋花香騎入,曲江碾草鈿車行。
2.出自《湖上》詩獨轅碾破新堤路,雙耜犁殘古廟??。
3.出自《兒女英雄傳》左思右想,一眼看見那穿堂門的里邊東首靠南墻放著碾糧食一個大石頭碌碡。
4.出自《暴風驟雨》膠皮轱轆碾起的泥漿,飛濺在老孫頭的臉上、手上和小衫子上。
3.
研磨。
1.出自《暮春對柳》詩正是階前開遠信,小娥旋拂碾新茶。
4.
打磨;雕琢。
1.出自《沁園春·詠指甲》詞銷薄春冰,碾輕寒玉。
2.出自《剪燈新話·渭塘奇遇記》碾玉成仙骨,調脂作艷胎。
3.出自《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這塊玉上尖下圓,甚是不好,只好碾一個南海觀音。
4.出自《水滸傳》那端王起身凈手,偶來書院里少歇,猛見書案上一對兒羊脂玉碾成的鎮紙獅子,極是做得好,細巧玲瓏。
5.
攆;趕。
1.出自《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胖婦人聽得八老說了,沒出氣處,碾那老婆子道:“你七老八老,怕兀誰?不出去門前叫罵這短命多嘴的鴨黃兒!”
1.見"正始之音"。
1.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于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為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士風流,盛于洛下,世稱"正始之音"。
2.指純正的樂聲。
1.整治世道。
2.正后嗣,使后代血統純正。
1.治事。
2.正業,責任上應做的事。
3.合乎正道之事;正經事。
①用正眼看正視前方。②嚴肅認真地對待正視現實|正視錯誤|正視人生。
1.祖廟。
2.嫡妻,正房。與側室﹑偏房相對。
3.正妻之子,嫡子。與庶子相對。
1.就是。
2.恰是。
3.確實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表示肯定。
4.確實是。用于表示同意別人意見時加重語氣。
5.應諾之詞。猶言好的。 6.舊小說﹑戲曲里的套語。目的在于引出詩詞﹑熟語。
1.正嫡,嫡子。適,通"嫡"。
1.指兩人或多人同做一事時,其中主要的當事者。
2.做事時常用的一只手。通常謂右手。
1.指人五十﹑六十﹑七十等整歲壽日。
1.正確的道理﹑法則。
2.正當的法術。
1.古稱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合天地之數五十五謂之正數。
2.正額,正式規定的數。
3.謂正項收入之數。
4.數學名詞。指大于零的數。對負數而言。
1.舊指正額賦稅。與"加耗"﹑"子稅"等附加稅相對。
2.舊指主要賦稅,與各種雜稅相對。如清代稱田賦﹑丁賦為正稅。稱鹽課﹑茶課﹑牙稅﹑當稅等等為雜稅。
一年的第一天正朔朝會于廟。
一年的第一天正朔朝會于廟。
1.謂合乎正道的思想﹑意念。
1.匡正風俗。
2.謂文字的正體與俗體。
美國第二大城市,五大湖區最大工業中心。大市區人口710萬(1980年)。全國最大鐵路樞紐,有三十二條鐵路交匯于此。國內最大的谷物和牲畜市場,中部最大商業、金融中心。鋼鐵、石油加工、機械制造工業發達。市中心多摩天大樓,西爾斯大廈為世界最高大樓之一。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三八國際婦女節”發源地。
1.有華蓋的彩車。本指仙人之車,后作為對車駕的美稱。
1.即靈芝。
①芷和蘭,兩種香草芳若芝蘭|芝蘭生深林。②比喻優秀子弟芝蘭有秀|芝蘭重茂。參見芝蘭玉樹”。
1.《孔子家語.六本》"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聞而不知其香,即與之化矣。"后以喻賢士之所居。亦指助人從善的環境。
《晉書·謝安傳》載,謝玄少穎悟,其叔謝安問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不能答。玄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后因以芝蘭玉樹”比喻優秀子弟。
語出《孔子家語·六本》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聞而不知其香,即與之化矣。”后以喻助人從善的環境。
1.靈芝上的露水。
1.即麻油。也稱香油。用芝麻榨的油。味香,供食用。
1.藥草名。
1.謂眉宇有芝采。古謂貴相。
2.書信中用作稱人容顏的敬詞。
1.見"芝栭"。
1.仙家的宮闕。
2.借指帝王的宮闕。
1.見"芝蘭室"。
1.傳說中仙人種靈芝的地方。
1.見"芝栭"。
1.猶芝田。
1.靈芝。
2.見"芝英書"。
1.書體名。
1.《新唐書.元德秀傳》"房管每見德秀,嘆息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后遂以"芝宇"為稱人容顏的敬詞。常用于書信中。
1.芝草生長之處。
1.象聲詞。形容小聲說話。
2.象聲詞。形容物體的轉動摩擦聲。
1.象聲詞。
1.象聲詞。
1.象聲詞。形容大聲說話。
1.象聲詞。形容迅速滑動或移動的聲音。
1.見"吱嘍嘍"。
1.象聲詞。
1.見"吱扭"。
1.亦作"吱妞"。
2.象聲詞。形容物體轉動的摩擦聲。
1.做聲;說話。
1.象聲詞。形容喊叫聲﹑哭聲。
1.支吾。用話搪塞;說話含糊躲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