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口〉母親。
2.
名詞
稱長(zhǎng)一輩或年長的已婚婦女。
3.
名詞
①年輕婦女。②少女。
1.
年輕女子。
1.出自《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四·黃竹子歌》一船使兩槳,得娘還故鄉。
2.出自《子夜歌》寄語閨中娘,顏色不常好。
3.出自《吳娘曲》吳娘十四未知愁,羅衣已覺傷春瘦。
2.
母親。本作“孃”。
1.出自《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莫遣耶娘怨恨生。
2.出自《西廂記》俺娘也好沒意思!
3.出自《水滸傳》這個也去取爺,那個也去望娘,偏鐵牛是土掘坑里鉆出來的。
4.出自《小二黑結婚》于福的娘早死了,只有個爹。
3.
奴婢對女主人也稱娘。
1.出自《金瓶梅詞話》那秋菊拾著鞋兒道:“娘這個鞋,只好盛我一個腳指頭兒罷?!?/p>
4.
稱人之妻。
1.出自《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孫押司﹞歸到家中,押司娘見他眉頭不展,面帶憂容。
5.
稱長一輩或年長的婦人。
1.出自如:大娘;嬸娘。
6.
詈詞。猶“他媽的”。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行一似搶老,坐一似猢猻。甚娘身分!
2.出自《陳州糶米》出言語不識娘羞,我須是筆尖上掙?來的千鐘錄,你可甚劍鋒頭博換來的萬戶侯。
7.
為婦女的通稱。
1.出自《吳下田家志》娘養花蠶郎種田。
8.
用以稱宮妃。
1.出自《北史·后妃傳序》文襄既尚魏朝公主,故無別號。兩宮自余姬侍,并稱娘而已。
1.詈詞。謂乞丐料。
1.猶花押。
1.謂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1.見"花嘴花舌"。
1.見"花嘴花舌"。
1.指顯要的職位。
1.指書簡﹑著述。
1.古代名醫華佗﹑扁鵲的并稱。
1.謂善于辯論。
1.亦作"華?"。
2.精美的馬勒。亦用以指馬。
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龍鳳等圖案,上部橫插著雕花的石板。
1.花白鬢發。
1.花草叢生之處。
1.華麗的色彩。
2.文采;才華。
1.文采。
2.美觀,漂亮。
1.艷麗。
1.亦作"華臧"。
2.佛教語。蓮華藏世界(或華藏世界)的略稱。
1.佛教指釋迦如來真身毘盧舍那佛凈土,是佛教的極樂世界,由寶蓮花中包藏的無數小世界組成的。
1.神話傳說中的池名。在昆侖山上。
2.景色佳麗的池沼。
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
1.豪華奢侈。
2.指文章華麗﹑鋪陳。
1.雉的別稱。古代常用作冕服上的畫飾。
2.帶鉤。
1.榮華優寵。指榮貴的地位。
1.華美整潔。
1.華而不實的話。
2.華麗的文辭。
1.雕畫的屋椽。
1.華山與泰山的并稱。
1.吉日良辰;光明盛世。
〈書〉敬辭,稱人的生日。
1.華美的椽頭的裝飾。珰,瓦當。
1.古代婦女面上裝飾的紅點。
雕飾華美或光華燦爛的燈~初上ㄧ長安街上~齊放。
1.見"華燈"。
1.白頭。指年老。
1.精華薈聚之區。常以指京都﹑中原﹑中國。
1.語本《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因以"華鄂"喻兄弟友愛。
1.亦作"華萼"。同"華鄂"。
2.指唐玄宗所建的花萼樓。
交際舞的一種,起源于奧地利民間的一種3/4拍舞蹈。用圓舞曲伴奏,舞時兩人成對旋轉,分快步和慢步兩種。[英waltz]
〈書〉花白的頭發。
1.高貴的門第。
1.官署名。指詹事府。
1.指漢族或中原的風俗。
2.浮華的文風。
3.猶光風。天日清明時的和風。
1.同"華封三祝"。
1.《莊子.天地》"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圣人。請祝圣人,使圣人壽。'堯曰'辭。''使圣人富。'堯曰'辭。''使圣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成玄英疏"華,地名也,今華州也。封人者,謂華地守封疆之人也。"后因以"華封三祝"為祝頌之辭。
1.華美的系印絲繩。
2.指佩"華紱"的達官貴人。
3.華美的蔽膝。紱,通"芾"。
1.即華蓋。
指舊時在國外做工的中國工人。
1.見"華構"。
1.飾有文采的車轂。常用以指華美的車。
1.用樺木皮所做的冠。
2.或謂"華冠"亦名"建華冠",即鷸冠。
1.顯要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