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給幼兒或幼小的動物東西吃,使成長;喂。
2.
名詞
嘴里嚼著的食物。
1.
給幼兒喂食。
1.出自《漢書·賈誼傳》抱哺其子。
2.出自《死水·靜夜》受哺的小兒接呷在母親懷里。
2.
泛指禽獸喂養幼仔。
1.出自《漢書·東方朔傳》夫口無毛者,狗竇也;聲謷謷者,鳥哺??也。
2.出自《嗟哉董生行》家有狗乳出求食,雞來哺其兒。
3.出自《雙槐歲鈔·貞燕烈鴛》一夕,家人舉燈照蝎,其雄驚墜,貓食之,雌彷徨悲鳴不已,朝夕守巢哺諸雛,成翼而去。
3.
吋嚼;吃。
1.出自《后漢書·趙孝傳》天下亂,人相食……弟季,出遇赤眉,將為所哺,琳自縛,請先季死。
2.出自《武夫詞》昔為編戶人,秉耒甘哺糠。
3.出自《答福建巡撫耿楚侗言致理安民》哺糟拾余,無裨實用。
4.
口中所含的食物。
1.出自《莊子·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2.出自《春秋繁露·王道》民修德而美好,被發銜哺而游。
3.出自《后廿九日復上書》〔周公〕急於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
5.
正在哺乳期的;幼小的。
1.出自《越絕書·越絕篇敘外傳記》乳狗哺虎,不計禍福。
2.出自《虢州澗東村居作》詩清澗漲時翹鷺喜,綠桑疏處哺牛鳴。
3.出自《萬歷二年白燕雙乳》詩哺蝶欺殘粉,捎蜂糝嫩黃。
6.
象聲詞。
1.出自《銅墻鐵壁》子彈哺哺地落到他的左近。
2.出自《小珍看蛟去》剛跑到拐彎的地方,叔叔們已經跳上車子,“哺”的一聲開走了。
7.
小兒病名。參見“哺露”。
1.出自《釋名·釋疾病》小兒氣結曰哺。哺,露也。哺而寒露,乳食不消,生此疾也。
1.謂瘦骨嶙峋﹐衰弱之至。
1.雞和天鵝。語本《莊子.庚桑楚》﹕"越雞不能伏鵠卵﹐魯雞固能矣。雞之與雞﹐其德非不同也。有能有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宋蘇軾《留別蹇道士拱辰》詩﹕"庚桑托雞鵠﹐未肯化南榮。"因以喻才能大小不同的人。
1.雞的腱子肉或胸脯肉。因其長圓如瓜形﹐故稱。一說即雞丁。
1.犀角名。
1.指雌雞變化為雄雞。舊時認為是災難之兆。
〈方〉孵出不久的小雞,身上有淡黃色的勖。
1.亦作"雞禍"。
2.雞的災殃。古代迷信。謂逢水之年﹐雞多疫癥。
1.見"雞禍"。
1.雞和酒。
2.指簡單的酒菜。
1.指斗雞和蹴球。
1.雄雞的后爪。借指短鋒的毛筆。
2.為毛筆名。
1.即雞?。
1.雞喙。
2.常以喻低微而安寧之地位。
《戰國策 ·韓策》‘寧為雞口,無為朋。’比喻寧愿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也說雞尸牛從(尸主)。
1.亦作"雞栗"。
2.雞皮疙瘩。
1.比喻小處廉潔。
1.亦作"雞林"。
2.指佛寺。
3.古國名。即新羅。東漢永平八年(公元65年)﹐新羅王夜聞金城西始林間有雞聲﹐遂更名雞林。
4.指新羅附近的國家和地區。
5.指雞林賈。
1.古代對新羅商人的稱呼。語本《新唐書.白居易傳》﹕"居易于文章精切……雞林行賈售其國相﹐率篇易一金。"后亦用為文章精美﹑為人購求之典。
比喻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片段 。
1.見"雞鹿塞"。
1.謂相互親近,友好交往。
2.親戚朋友。
1.迭相侵犯。
1.相互滲透。
1.唐韓愈《送窮文》中五窮鬼(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之一。言以忠直交友反被視為冤仇,故稱"交窮"。
1.周代鑄造的一種盛水用的青銅器。
1.指道路交錯要沖之處。
1.謂交配。
1.古冠名。
1.楠木。
1.交兵;格斗。
融合在一起水乳~。
1.交接貌。
1.一齊揮灑。
1.《莊子.繕性》"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世矣,世與道交相喪也。"后因以"交喪"喻衰亂。
1.猶交熾。
2.結交奉承。
1.不停地打扇。
1.結交。
1.猶交變。
1.相互敬酒。
2.古水名。
1.賒欠。
2.紛亂無際。
3.遠近。參見"交"。
1.謂與神祇相接。
1.廣為施舍。
2.兼施;互用。
1.結識。
1.日月虧蝕。
1.猶邀食。交,通"徼"。
2.指日月虧蝕。
1.互市。
1.謂舊時官吏卸職,向后任交代有關事宜。
雙方搏斗他倆交過三次手都不分高下。
1.頭挨著頭。形容親密。
1.猶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