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哀傷;憐念。后多作“憫”。
1.出自《書·文侯之命》嗚呼!閔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資澤于下民。
2.出自《太學生何蕃傳》蕃,純孝人也,閔親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諸生,歸養于和州。
3.出自《圣武記》臨終自言為觀世音化身,閔佛法流弊,現身救世。
2.
憂患;兇喪。
1.出自《詩·邶風·柏舟》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2.出自《漢書·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不詘,遘閔既多,是用廢黜。
3.出自《楊仲武誄》子之遘閔,曾未齔髫,如彼危根,當此沖焱。
3.
困迫于。
1.出自《禮記·儒行》儒有不隕獲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慁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
2.出自《送齊暤下第序》若齊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辈灰蚤h於有司,其不亦鮮乎哉!
4.
憂慮;擔心。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2.出自《祭穆員外文》上懷主人,內閔其私;進退之難,君處之宜!
3.出自《警告全國父老書》愛人類之平和,閔友邦之殃厲。
5.
勉。
1.出自《書·君奭》予惟用閔于天越民。
6.
病,病危。
1.出自《荀子·禮論》紸纊聽息之時,則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閔已,然而殯斂之具未有求也。
2.出自《諸子平議·荀子三》亦知其閔已,猶言亦知其病已。病,謂疾甚也。
7.
昏昧。參見“閔然”。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三》躬竊閔然不敏,敬執賓主之禮。
2.出自《孟子·萬章下》閔不畏死
8.
春秋時宋邑,在今山東省金鄉縣東北。
1.出自《穀梁傳·僖公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閔。
9.
通“暋”。強悍。
1.出自《孟子·萬章下》《康誥》曰:“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0.
姓??鬃拥茏佑虚h損。
1.出自《廣韻?軫韻》閔,姓??鬃拥茏娱h損。
1.木刻的人像。
1.亦作"木寓龍"。
2.木雕的龍。古代祭神時所用。
1.亦作"木寓馬"。
2.木雕的馬。古代祭神時所用。
1.見"木偶人"。
1.宋代的一種弩箭。
1.見"木禺龍"。
1.見"木禺馬"。
1.傳說古代木制的形狀像鳶的飛行器。
1.見"木蠹"。
1.舊謂木德王朝的氣數。
1.謂以木料制做器皿是木的不幸。
2.謂浪用木材以雕版印書。猶言禍棗災梨。
1.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綠色,呈管狀,中空,有節;葉退化成鱗狀。因表面粗糙,可用以打磨木﹑骨﹑銅等器物。
1.木片。
2.古代書寫用的木簡。
1.木制的閘門。
1.木制的柵欄門。
1.棧道。
1.粗大的木材。
1.木制的拐杖。
1.木制的枕頭。
1.古代吐蕃別族青唐羌人語譯音,意為龍頭,指兄弟輩中有權威的長兄。
1.古代五行官之一。
1.樹木的汁液。
1.生于木上的真菌類植物。一說為紫芝的別名。
1.木柱;木材。
1.古代木制的手銬。
1.粗大的木材。
1.車廂的木格欄。即車廂前面和左右兩面橫直相交的欄木。
1.藤黃科常綠喬木。又名山桔子。產于廣西的一種果樹。亦指其果實。
1.木制的神位。上書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稱神主。俗稱牌位。
2.指木制的社神神位。
1.木頭樁子。
1.木槌。
1.即櫌。一種敲打土塊﹑平田的農具。
1.果名。即獼猴桃。也叫楊桃。
2.泛稱木本植物的果實。
3.拆"李"字。
1.一種假箭,箭鏃以木削制而成。
1.木制穿孔工具。
1.木匠工作處,木工作坊。
1.五行學說指"以木德王"的王朝的世運。
1.指西南少數民族中的小首領。
1.上下眼皮。
1.射擊﹑攻擊或尋求的對象。
2.想要達到的境界或目的。
又稱目的程序”。源程序經過專門的軟件翻譯、加工后得到的程序。有的可直接裝入計算機內存中運行,有的需進一步加工后才能由計算機執行。
企業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層次和自身的生產經營能力,確定其產品或服務的一定銷售對象。如有的服裝企業以滿足兒童需要專門生產童裝;有的旅游公司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開展旅游服務活動。
1.猶言分門別類。
1.兵卒中的小頭領。
1.水波似的目光。
2.謂目光流盼如水波。
1.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優美繁多。
1.眼睛不隨便亂看。形容為人正派。
1.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睫毛。比喻人無自知之明。語出《韓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1.上下眼毛沒有交合,即沒有合眼。多形容心情不安而長夜不眠。
1.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