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系牛的繩子。
2.
動詞
〈書〉牽制;束縛。
1.
牛韁繩。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蓋聞天子之於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
2.出自《文選·王粲〈詠史詩〉》臨穴呼蒼天,涕下如綆縻。
3.出自《因論·嘆牛》劉子行其野,有叟牽跛牛于蹊,偶問焉……叟攬縻而對。
4.出自《聊齋志異·馬介甫》途遇萬石,遙望之,以膝行,淚下如縻。
2.
拴縛,束縛,牽制。
1.出自《晏子春秋·問上十二》其謀也,左右無所系,上下無所縻,其聲不悖,其實不逆。
2.出自《晉書·文帝紀》吾當以長策縻之,但堅守三面。
3.出自《芳華樓夜飲》詩難覓長繩縻日住,且憑羯鼓喚花開。
4.出自《雙珠記·與珠覓珠》須知此身縻官籍,況又在文章臺閣。
3.
通“靡”。耗費;浪費。參見“縻費”。
1.出自《陳民表墓志銘》今縻歲月,捐父母,棄室家,以爭優校,可乎?
4.
泛指繩索。
1.出自《答盧諶詩》乃奮長縻,是轡是鑣。
2.出自《水經注·涑水》于東則連木,乃陟百梯,方降巖側,縻鎖之跡,仍今存焉,故亦曰百梯山也。
3.出自《集異記·嘉陵江巨木》廣備縻索,多聚勇力。
5.
通“靡”。分散。
1.出自《漢書·律歷志上》﹝龠﹞其狀似爵,以縻爵祿。
2.出自《易·中孚》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6.
通“靡”。碎爛。參見“縻漫”、“縻爛”。
1.出自《水經注·江水二》縣東北數十里,有屈原舊田宅,雖畦堰縻漫,猶保屈田之稱也。
2.出自《郎潛紀聞》蓋當時局縻爛,兵事掣肘,殺身無補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進退之義。
1.麒麟和騶虞。
1.孔子作《春秋》,絕筆于獲麟,故稱史官之筆為"麟筆"。
1.麟躍龍舞。
1.即麟德殿。
1.唐代宮殿名。
1.唐高宗麟德二年頒行的歷書。
1.麒麟出現過的郊野。
1."麒麟殿"的省稱。
1.皇室宗族的譜牒。
1."麒麟兒"的省稱。
1.麒麟和鳳凰。
2.比喻才智出眾的人。
1.繡有麒麟的官服。明洪武二十四年規定﹐公﹑侯﹑駙馬等﹐可穿麟服。
1.晉王嘉《拾遺記.周靈王》"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于?里人家……征在賢明,知為神異,乃以繡紱擊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紱"指祥瑞。
1.亦作"麐符"。
2.古代朝廷頒發的麟形符節。
1.干麒麟肉。
1.孔子作《春秋》,絕筆于獲麟◇因以"麟父筆"指修史。
1.麟之肝,鳳之髓。極言美味佳肴。
1.亦作"麟閣"。
2."麒麟閣"的省稱。
1.麒麟閣內的功臣像。
1.指麟筆。
1.用麟毛做成的簾子。語出《洞冥記》"元鼎元年,起招仙閣于甘泉宮西,編翠羽麟毫為簾。"
1.指書信。麟,通"鱗"。
1.麟的行跡。
2.比喻皇后的遺跡。
1.刀名。
1.以麒麟為坐騎。
1.麟角膠。
1.麒麟之角。《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后因以"麟角"指宗藩之盛。
2.比喻稀罕而又可貴的人才或事物。
1.筆名。
1.麒麟角斗。比喻群雄紛爭。
1.麟的角,鳳的爪。比喻稀罕珍貴,但又未必用得上的事物。
1.即麟史。
1.即麟斾。
1.良馬名。
1.光明貌。麟,通"磷"。
1.大鹿。
1.見"麟趾褭蹏"。
1.指麒麟旗。
1.漢代的瓶名。
1.《孔叢子.記問》"子曰'天子布德,將致太平,則麟鳳j龍,先為之祥,今宗周將滅,天下無主,孰為來哉。'遂泣曰'予之于人﹐猶麟之于獸也,麟出而死,吾道窮矣。'"后因以"麟泣"為不祥之兆的出典。
1.亦作"麐瑞"。
2.祥瑞;吉祥之兆。
1.秘書省。唐垂拱元年曾改稱秘書省為麟臺。
1.指《春秋》。
1.即麒麟書◇為對別人文字的尊稱。
1.古代官署名。宗人府的別稱。
1.指美酒。
2.指墨汁。
1.謂穎異的子孫。
1.唐代官署名。唐武后改秘書省為"麟臺"。
2.麒麟閣的別稱。
1.唐代官職名。
1.鹿皮。
1.用玉片等珍寶把席子裝飾成云霞麟鳳之狀,稱"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