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找,尋求。
1.
亦作“覔”。
2.
尋找。
1.出自《與嵇茂齊書》涉澤求蹊,披榛覓路。
2.出自《尋滕逸人故居》詩今朝泉壑里,何處覓藏舟。
3.出自《癸巳類稿·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誠能舍老官屯,覓路搗阿瓦,亦功名之盛也。
4.出自《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原來從舊書攤得來,非常之好,可惜覓不到下冊,無可奈何了。
3.
求取。
1.出自《閨怨》詩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2.出自《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教授既是要這頭親事,卻問乾娘覓一個帖子。
3.出自《癸巳存稿·禁開礦》若久經開采,貧民勉辦資本,爭趨覓利,借為衣食之計,而忽然禁止,則已聚之民毫無所得,恐生事端。
4.
指竊取。
1.出自《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我覓得禁魂張員外的一包兒細軟,我將歸客店里去,安在頭邊,枕著頭;你覓得我的時候,你便去上東京。
5.
唐時南詔境內交易時的一種比價。以貝十六枚為一覓,相當于繒帛四尺五寸。
1.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以繒帛及貝市易。貝者大若指,十六枚為一覓。
2.出自《〈新唐書·南詔傳〉箋證》“覓”,又作“冪”,《蠻書》卷八度量衡條云:“帛曰冪,漢四尺五寸也。”同書同卷交易條又云:“本土不用錢……以綿帛冪數計之,云某物色直若干冪。”是“十六枚為一覓”即貝與繒帛之比價。
1.記載銀錢貨物出入的簿冊。
1.即帳簿。
1.即幛詞。寫在賀幛上的頌詞。
1.記載銀錢貨物出入的單子。
1.古代帝王出行,休息時以帳幕為行宮,稱帳殿。
1.床帳前幅的上端所懸之橫幅。上有繪畫或刺繡,用為床帳的裝飾。俗稱帳檐。
2.元人稱舞臺臺幔。
3.帳簿上的錢物數額。
1.軍帳。
2.帳篷,蒙古包。
3.舊謂管理財物出入的處所或工作人員。
1.床帳四周下垂的部分。
1.推官的別稱。
1.見"帳?"。
會計工作中,為了反映有關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及其結果,對其所有經濟業務所作的分類記錄。帳戶具有一定的格式,除列明帳戶名稱”(又稱會計科目”)外,通常設有日期”、記帳憑證號數”、摘要”、借方”、貸方”、余額”等欄。
1.分項記載人口或錢物出入事項的簿籍。
1.謂設帳置酒餞行。
1.謂陳列帷帳幾筵。指備膳。
2.帷帳和膳具。
1.簡要的帳目。
1.指游牧部落聚居之處。帳幕聚集如村落,故稱。
1.帷幕。
2.床帳。
1.床帳門的上端作裝飾用的橫幅。
1.帷帳的出入口。
1.記錄書籍目錄的簿冊。
2.記錄錢物出入的簿冊。
3.帳簿上記載的項目。
1.帳篷,營帳。
1.軍幕中的將佐。
1.撐在地上遮蔽風雨﹑日光并供臨時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連同支撐用的東西,可隨時拆下轉移。
1.見"帳下吏"。
1.即帷裳。
1.管理戶籍財務的官吏。
1.布篷。
1.帳和帷。
2.猶帷幕。
1.即帷帳。
1.營帳中。
2.指將帥的部下。
1.軍中官佐的一種。
1.猶部下;兵卒。
1.亦稱"帳前吏"。
2.軍中官佐。因行軍多居帳中,故稱。
1.專為放置帳簿﹑銀票﹑單據等物品的箱子。
1.帳子前幅上端下垂如檐,用作裝飾的橫幅。參見"帳額"。
1.帳幕。
1.帳檐子。
在郊外設帳餞行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1.帷帳衣服等。泛指室內陳設及諸日用品。
1.語出《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后以"帳中歌"指慷慨悲涼之歌。
1.謂債主。也稱帳主兒。
1.一種類似帷帳的圍障。
2.買賣文書;契約。
3.床帳。
4.幛子。
5.清代捻軍的別稱。
1.古時我國北部和西北部少數民族的部屬。
1.棍棒。
1.以杖刑斃命。
1.錫杖與食缽。均為僧人云游必備之具,因以代指僧人行蹤。
1.亦作"杖筴"。
2.拄杖。
3.執馬鞭。謂策馬而行。
4.謂追隨;順從。
1.見"杖策"。
1.執鍬。謂掘土勞作。
1.《禮記·王制》"八十杖于朝。"謂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韓偓《乙丑歲九月在蕭灘鎮書四十字》詩"若為將朽質,猶擬杖于朝。"后用作八十歲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