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在旗桿頭上用牦牛尾做裝飾的旗子。
2.
〈古〉又同“耄”。
1.
古代用牦牛尾做竿飾的旗子。
1.出自《詩·鄘風·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2.出自《西京賦》弧旌枉矢,虹旃霓旄。
3.出自《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詩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2.
牦牛尾。
1.出自《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2.出自《荀子·王制》西海則有皮革文旄焉。
3.出自《史記·夏本紀》淮海維揚州……貢金三品,瑤、琨、竹箭,齒、革、羽、旄。
3.
泛指尾。參見“旄端”。
1.出自《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附駔驥之旄端,軼歸鴻於碣石。
4.
牦牛。
1.出自《集韻?豪韻》旄,獸名。
2.出自《呂氏春秋?本味》旄象之約。
5.
見“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
1.出自《詩·邶風·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
2.出自《爾雅·釋丘》前高旄丘,后高陵丘。
6.
星名。參見“旄星”、“旄頭”。
1.出自《觀范陽遞俘》詩北河旄星隕,鬼方獼林胡。
2.出自《輟耕錄·角端》獨耶律文正王進曰:“此名角端,乃旄星之精也。圣人在位,則斯獸奉書而至。”
3.出自《漢書·天文志》昴曰旄頭,胡星也,為白衣會。
4.出自《送徐員外還京》詩旄頭星未落,分手轆轤鳴。
5.出自《桃花扇·誓師》月升鴟尾城吹角,星散旄頭帳點兵。
7.
通“毛”。毛發。
1.出自《管子·小匡》勸之以慶賞,糾之以刑罰,糞除其顛旄。
8.
通“髦”。俊杰。
1.出自《古文苑·枚乘〈柳賦〉》雋乂英旄,列襟聯袍。
9.
通“茅”。參見“旄旌”。古代祭祀時執以導神之物。
1.出自《新序·雜事四》楚莊王伐鄭,克之。鄭伯肉袒,左執旄旌,右執鸞刀,以迎莊王。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