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茂盛,(植物)生長得多而茁壯。
2.
形容詞
豐富而美好。
3.
形容詞
旺盛。
4.
名詞
(Mào)姓。
1.
草木繁盛。
1.出自《詩·大雅·生民》茀厥豐草,種之黃茂。
2.出自《荀子·致仕》山林茂而禽獸歸之。
3.出自《漢書·楊雄傳上》昔者禹任益虞而上下和,屮木茂。
4.出自《與衛中行書》窮居荒涼,草木茂密。
5.出自《致彭璜信》根本未立,枝葉安茂?
2.
引申為昌盛;豐碩。
1.出自《詩·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德音是茂。
2.出自《逸周書·祭公》皇天改大殷之命,維文王受之,維武王克之,咸茂厥功。
3.出自《周書·李賢傳》念其規弼,功勞甚茂。
4.出自《河南府法曹參軍盧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銘》赫赫苗宗,族茂位尊。
5.出自《沁園春·長沙》詞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3.
美好。
1.出自《世說新語·容止》有人嘆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
4.
優秀;卓越。
1.出自《詩·齊風·還》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2.出自《白虎通·圣人》《禮·別名記》曰:“五人曰茂,十人曰選,百人曰俊,千人曰英。”
3.出自《順宗實錄二》諸色人中,有才行兼茂明於理體者......各舉所知。
5.
通“懋”。勸勉。
1.出自《易·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2.出自《詩·小雅·節南山》方茂爾惡,相爾矛矣。
3.出自《國語·周語上》先王之於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4.出自《漢書·董仲舒傳》《詩》曰“夙夜匪解”,《書》曰“茂哉茂哉”,皆彊勉之謂也。
6.
姓。漢有沮陽令茂真。
1.出自《正字通?艸部》茂,姓。漢沮陽令茂貞,明景泰御史茂彪。
侗族的傳統民居。流行于湖南、貴州、廣西等地。用杉、松木蓋成。多為六排五柱五空式,頂上蓋茅草、杉樹皮或瓦。一般二層或三層。上層為堂屋和臥室,堂屋內設神龕、火塘,用于會客、休息和吃飯。樓上四周有的還有走廊。下層飼養牲畜,放置農具等。
1.古代傳說中的怪獸。
1.見"木路"。
1.亦作"木輅"。指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種車,只涂漆而不覆以革,亦無金﹑玉﹑象牙之飾。
2.晩清初辦鐵路時建議試制的木軌路。
1.古代一種兵車。用于攻城。
2.刑具。為裝有輪軸的木架,載犯人示眾并處死。
3.一種運載工具。
1.木底鞋。
1.木名。葉似木槿而薄細,花黃似槐而稍大,實如豌豆,圓黑堅硬,可作念珠。
1.樹葉凋落。
1.病理變化緩慢或不能在短時期內治好的病癥。
2.比喻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犯的落后于事物發展的錯誤或缺點。
1.輕慢戲謔。
1.謂口出放肆之言。
1.藥性發作緩慢的毒藥。
1.不要。
懶惰玩忽;輕慢侮辱慢易生憂|諭誡陪祀官毋慢易|高祖箕倨詈,甚慢易之。
1.浪蕩遨游。
1.輕慢怨尤。
1.亦作"慢游"。
2.浪蕩遨游。
1.遲鈍無知。
1.不以禮葬。
1.見"慢帳"。
1.見"慢帳"。
1.沒本事;不中用。
2.亦作"慢仗"﹑"慢張"。動作緩慢,慢吞吞。
1.怠懈的心志。
1.拖延滯留。
隨手寫出的表現形式靈活自由的文章(多用于文章的題目)燈下漫筆|戒庵老人漫筆。
1.大波。
1.謂因剝蝕脫落而凝不清。
1.猶漫不經心。
態度隨隨便便,根本不放在心上小明貪玩,做起作業來漫不經心,只求速度不求質量。
延續、延伸得很長漫長的黑夜|漫長的歲月|漫長的窄谷。
1.徒成,枉成。
2.隨意寫成,信手寫就。
1.散漫。
2.空泛虛妄。
1.銅錢上沒有字的一面。參見"漫面"。
1.隨意貌。
光照射在粗糙面上向各個方向反射的現象。因粗糙面各處凹凸不平,各點的法線方向互不平行,在平行光照射下反射光線也互不平行。人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就是因為其他光源發出的光在物體各個粗糙表面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1.內蒙古西部地區流行的一種民歌。曲調融和了蒙﹑漢民歌的特點。
1.即縵胡纓。武士纓帶名。
1.不受門戶限制的學派。
1.隨風翻卷。
2.遍卷,席卷。
1.見"漫決"。
1.隨便發問。
1.縱情放蕩。
1.水漲破堤而出。
1.無邊無際貌。
2.分散貌。
1.散亂,消散。
2.鮮明美麗。
1.指唐朝元結。
2.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檢束的文人。
1.即漫叟。唐元結始自稱"浪士"﹐繼稱"漫郎"﹐老稱"漫叟"。
1.水勢很大的河流。
2.隨意流淌;到處流。
1.多而雜亂。
1.謂文辭凝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