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筆偶贈省元唐子元殊
桂林一枝秀,暉暉清照人。
勿使藤蔓之,可以干高旻。
大臨駕六翮,遨游出風塵。
太遠不速歸,歸人念倚門。
桂林一枝秀,暉暉清照人。
勿使藤蔓之,可以干高旻。
大臨駕六翮,遨游出風塵。
太遠不速歸,歸人念倚門。
桂林的一枝獨秀,光輝明亮映照他人。不要讓藤蔓纏繞,從而能夠直上高天。大臨(注:或代指友人)駕馭翅膀,翱翔超脫塵世。遠行若不速速歸來,家中親人盼歸倚門。
桂林一枝:典出《晉書·郤詵傳》,原指桂樹林中的一枝花,后比喻出類拔萃的人才,此處贊唐子元殊才華出眾。
暉暉:明亮、閃耀的樣子,形容才德顯揚。
干高旻(mín):干,沖犯、到達;高旻,指高空。意為直上云霄。
六翮(hé):鳥翅的健羽,代指飛行的能力,此處喻指施展抱負的才能。
倚門:典出《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指父母盼子歸的殷切之情。
此詩為贈友之作,唐子元殊為省元(科舉省試第一),作者或與其交好。詩中既贊其才德,又勸其勿為俗務所累,當展翅高飛;末句“念倚門”或因唐子元殊離鄉赴考,故提醒其速歸以慰親盼,反映宋代文人重才德、重親情的交往特點。
全詩圍繞“贈友”主題,先贊其才德之秀,次勉其超脫世俗、大展宏圖,終以親情牽掛收束,層次清晰。既體現對友人的欣賞與期望,又流露深切關懷,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贈別詩。
筱叢活得樵夫麥,宋室江山無半壁。數遍鼉更血淚紅,飄零又掛甌江席。
一拳孤嶼將沈陸,正氣扶天鰲氣伏。洪濤百折走厓山,中有包胥萬聲哭。
當年丞相起義師,將傾之廈誰能支。千艘碇海挽無力,中川落日俱含悲。
德祐二年炎祚否,孤臣心事可知矣。玉帶空磨盾鼻煙,黃冠肯照錢塘水。
空同何處攀龍翼,一痛江心頹竹石。斷碑七字貫星芒,蜃霧蛟涎不敢蝕。
空山依約來朱鳥,云疊春江愁滿抱。宿莽如抽祖逖鞭,斷磯莫認田橫島。
我來肅拜瞻公像,社屋牲牢問無恙。只有松枝溜兩喬,孤撐猶似冬青樣。
卸卻蒲帆剪剪風,欲招遼鶴吊孤忠。游人漫蠟登臨屐,齒發山阿草最紅。
屬水云垂日半黃,峰巒漸熟卻深藏。
輊軒豈是人能使,俯仰翻嗤山太忙。
旱疫應知鄉事苦,藩杝未識國謀臧。
坐窗兀兀真當瘦,不為微生感獨長。
陰晴堪畫。修竹清風鄰可借。
紅藥初開,青雀油幢載酒來。
舊游如夢,柳絮粘泥飛不動。
好語花卿,何滿休彈第一聲。
秋浦南邊絕點埃,
碧圍煙嶂一屏開。
當時小杜行吟處,
重見高陽騎從來。
君別蓬山作謫星,
我從霧谷擬潛形。
風波人海知多少,
聚散何關兩葉萍。
雙廟岧峣不可攀,新祠高起并文山。
三仁許國原同體,十載棲神共此間。
儼見冠裳云際落,翻疑劍佩月中還。
沁園況有留題在,續筆何人點半斑。
三載傷離,一丘甘老,名山近業如何。孤臣再錄,慚負主恩多。
忽爾驚心投杼,空翹首、雙闕嵯峨。春將半,浮蹤久滯,鄉夢繞滹沱。
良朋重念我,齊紈麗句,來自煙蓑。奈縈眸家岫,行矣風波。
舊日酒壚客散,燕市里、曾否悲歌。關情處,伊人宛在,殘月滿青蘿。
曉臨明鏡腸堪絕。天遣春風領春色。才見開花又落花,可能相別還相憶。
錦帳羅幃羞更入。銀鑰重關聽未辟。為君惆悵又黃昏,世間只有情難說。
金絲蹙霧紅衫薄。絕代佳人何寂寞。鳥飛殘照水煙開,霜覆鶴身松子落。
朝來始向花前覺。瘦竹亸煙遮板閣。但曾行處遍尋看,不然日暮還家錯。
香餌輕投一席間,
鱸魚潑潑躍銅盤。
曹公不悟神仙術,
徒整金鉤把釣竿。
絕似明湖一鑒明,
只堪容與與鷗盟。
登臨攬勝詞人慣,
洗馬池頭吊灌嬰。
密葉柔條綠更腴,
幾年培植費工夫。
牡丹剩費醫治力,
曾有絲毫利益無。
誠感人心心乃歸,
君民末世自乖離。
豈知人感天方感,
淚灑香山諷諭詩。
廿五年華劫兩經,果真坎坷午頻丁。
層層山岳翻湖海,莽莽乾坤付醉醒。
厄閏黃楊惟及木,災傾白屋剩殘瓴。
傷心周道成荊棘,蒿目時艱地豈靈。
竹里開門聽早雞,露華濃裛野棠低。美人為政容樗散,澤畔行吟信杖藜。
彩鹢去時寒臘盡,白鷗宿處水云迷。分明記得重來約,凈埽蓬蒿候馬蹄。
海闊波澄曙色新,昨宵何處守庚申。懸知激濁揚清者,不是浮家泛宅人。
破浪乘風增壯志,普天率土盡陽春。憑君手策羲和馭,凍解冰消下釣綸。
翹首郎星媚遠天,琴書同上米家船。掛帆夜渡橫江雪,擊楫晴分海市煙。
村舍椒盤供獻歲,田家雞骨報豐年。詩情到處堪乘興,為寄陽春及野禪。
日射彤云接舳艫,攝提初轉靖萑苻。定隨飛舄朝雙闕,豈效扁舟泛五湖。
兩岸新畬催布谷,隔江春鳥喚提壺。幾年官舍清如水,似此元朝不可無。
世事不復問,
舊書時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