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承光殿玉甕再作歌
元史世祖至元間,初成瀆山大玉海。
敕置廣寒碧殿中,逮今五百有余載。
青綠間以黑白章,云濤水物相低昂。
五山之珍伴御榻,從臣獻壽歡無央。
監院道房曾幾歷,仍列承光似還璧。
相望瓊島咫尺近,豈必銅仙獨淚滴。
和闐玉甕昨琢成,質文較此都倍贏。
周監在殷殷監夏,一經數典惕予情。
元史世祖至元間,初成瀆山大玉海。
敕置廣寒碧殿中,逮今五百有余載。
青綠間以黑白章,云濤水物相低昂。
五山之珍伴御榻,從臣獻壽歡無央。
監院道房曾幾歷,仍列承光似還璧。
相望瓊島咫尺近,豈必銅仙獨淚滴。
和闐玉甕昨琢成,質文較此都倍贏。
周監在殷殷監夏,一經數典惕予情。
據元史記載,元世祖至元年間,最初制成了瀆山大玉海。世祖下令將它放置在廣寒殿中,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玉甕以青綠為主色,間雜黑白紋理,上面雕刻的云濤水物起伏動蕩。五方山川的珍寶陪伴著御榻,隨從大臣們獻壽,歡樂無窮。它曾歷經監院道房等多處,如今又陳列在承光殿,如同璧玉歸位。與瓊島相距咫尺之近,何必只有銅仙(金銅仙人)獨自垂淚呢?和田玉甕近日剛雕琢完成,質地與紋飾較這玉海都更勝一籌。周以殷為鑒,殷以夏為鑒,一提到這些典故便讓我心懷警惕。
瀆山大玉海:元代大型玉甕,用整塊玉石雕刻而成,原置于廣寒殿,現藏北京團城承光殿。
廣寒碧殿:即廣寒殿,元代萬歲山(今北京北海瓊華島)上的宮殿。
五山之珍:泛指各地進貢的珍寶。
和闐:今新疆和田,以產玉聞名。
周監在殷殷監夏:出自《論語·八佾》,意為周朝借鑒殷禮,殷朝借鑒夏禮,強調以史為鑒。
此詩為乾隆帝再觀承光殿玉甕(即元代瀆山大玉海)時所作。玉海自元世祖至元年間制成后,歷經數百年流轉,至清時重歸承光殿。乾隆時期,宮廷重制和闐玉甕,詩人借此感慨歷史變遷,強調以史為鑒的重要性。
全詩以玉甕為核心,通過追溯其歷史、描述現狀及對比新玉甕,展現了對文物傳承的重視,最終落于“以史為鑒”的主旨,體現了帝王對歷史經驗的深刻思考。
陸賈裝輕亦漢臣,
五羊人吏送江濱。
量移詔下趨東郡,
司理扶風第一人。
堯自牽牛舜著鞭,雖勞未必適牛天。
君今馴養犢成牯,飽臥太虛游自然。
三十馀年不踏泥,其如猶有角和蹄。
何當紀渻重馴養,四十日間如木雞。
楊花薄。梨花落。倩魂低飐秋千索。愁成病。嬌成性。闌干昨夜,有人偷憑。問。問。問。
緋桃閣。芙蓉幕。柳枝偏似身裁弱。慵扶枕。偷窺鏡。簾鉤觸響,個儂潛等。聽。聽。聽。
秕糠粒粒裹真珠,
玉杵舂來白有馀。
待問姮娥借金鼎,
等閒令汝作蟾蜍。
迢遙江路白華明,歸思匆匆減別情。
燕子翼乾秋社節,嬰兒風落刺桐城。
三峰對酒迎春氣,廿載孤眠聽漏聲。
剩有故衣珍重在,線痕密密似臨行。
天潢一派福流長,旅邸重聞夾烏香。
海上蟠桃千古秀,月中仙桂萬年芳。
象賢應擬家聲振,繕德還期國運長。
端是吾宗能厚積,故生麟鳳兆禎祥。
橫海旌旄駐水濱,
臨淮壁壘一時新。
東瀛建節來儒將,
北道輸糧作主人。
制梃民皆懷舊德,
揮戈軍定掃妖塵。
執殳我愿前驅作,
報國酬知敢惜身。
見許黎明和露剪,
日高何事尚稽期。
也知更欲延賓履,
次第開時固未遲。
春天不久晴,衣垢及時浣。
身上何所著,敝襦及骭短。
家人念我寒,一杯為斟滿。
酒滿不可多,農事不可緩。
奮身田野間,襟帶忽以散。
乃知四體勤,無衣亦自暖。
君看狐貉溫,轉使腰肢懶。
學書不成去學劍,須眉如戟目如電。十年霜刃不曾磨,出匣秋光驚匹練。
石鑿鑿,波滟滟,劍光水光融一片。攝衣跣足向中流,水底應使蛟龍愁。
紛紛世上恩仇多,欲磨未磨先摩搓。荊軻不作聶政死,劍兮不利當奈何,提劍起,行且止。
游大梁,入燕市。昔日朱門今荊杞,負恩不報人盡死。殺人如麻頃刻耳,歸來一劍仰天高,泰山一擲真鴻毛。
安得挽落銀河磨此劍,劍鋒不折無牢騷。鋒摧劍折亦不惜,但愿人間滅盡恩仇跡。
六月厭煩襟,縱步情未足。
愛此石徑長,緲緲清溪曲。
古道何人居,門閑對脩竹。
好鳥發新聲,靜極成幽獨。
山風吹晚涼,山影搖紅綠。
翹首興未闌,青猿睡初熟。
高恢善事母,
宛在霸陵山。
圭峰作瑤臺,
松際梳雪鬟。
賢母教令子,
謀道不敢閒。
米從仲由負,
衣待伯瑜斑。
四十猶懸干祿身,
豈徒筆墨養慈親。
只今未老居東海,
還傍麻姑理釣綸。
辛楣兮藥房,蘭枅兮桂楹。翼翼兮新宮,穆將進兮芳馨。柏實兮松液,芝華兮若英。奠瓊斝兮清酤,玉俎析兮嘉牲。雅聲兮遠姚,鏘和平兮鼓鐘紛。繁會兮竽笙,靈連蜷兮須搖。儐暗藹兮紛紜,潔我心兮恭事,靈欣欣兮燕寧。
岸幘青山,長松下、誰修邊幅。痛飲酒、離騷半卷,不堪多讀。舌在徒成開口笑,途窮恥作雍門哭。聽涼州、歌罷又伊州,陽春曲。
數升玉,爭如粟。數竿竹,還須肉。笑折腰五斗,何妨叢菊。落落元龍披錦繡,紛紛巢許稱臣仆。又奚須、山水作清音,如琴筑。
浩蕩乾坤一旅亭,滄桑世變幾曾經。勞勞人事興亡幻,又見江南草色青。
名利勞勞計已非,送郎折柳與心違。今年柳折明年綠,郎去天涯何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