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述庵觀察督師剿匪至淡,賦呈
橫海旌旄駐水濱,
臨淮壁壘一時新。
東瀛建節來儒將,
北道輸糧作主人。
制梃民皆懷舊德,
揮戈軍定掃妖塵。
執殳我愿前驅作,
報國酬知敢惜身。
橫海旌旄駐水濱,
臨淮壁壘一時新。
東瀛建節來儒將,
北道輸糧作主人。
制梃民皆懷舊德,
揮戈軍定掃妖塵。
執殳我愿前驅作,
報國酬知敢惜身。
橫海的旌旗儀仗駐扎在水邊,臨淮的防御工事煥然一新。從東瀛持節而來的是文才武略兼備的儒將,在北道負責輸送軍糧的是當地的主人。百姓制作棍棒都懷念您過去的德政,軍隊揮戈定能掃蕩賊寇的塵埃。我愿手持兵器充當先鋒,報效國家酬謝知遇怎敢吝惜自身。
旌旄(jīng máo):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代指軍隊儀仗。
壁壘:軍營的圍墻,此指防御工事。
建節:持符節,古代大將受命時持節,代指被任命為統帥。
制梃(tǐng):制造棍棒,《孟子》有“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此處指百姓響應。
執殳(shū):手持殳(古代兵器),代指參軍作戰。
前驅:先頭部隊。
此詩當作于清代,丁述庵(道員)率軍至淡水(今臺灣淡水)剿匪時。詩人以詩相贈,既反映清代臺灣地區匪患背景,也體現地方官員與士民共御亂局的協作。
全詩緊扣“督師剿匪”主題,前兩聯贊軍容與主將,中兩聯寫軍民同心與平匪信心,尾聯表報國之志,層次清晰,凸顯儒將風采與家國情懷,是清代酬贈軍旅詩的典型之作。
共有江山癖,逍遙且浪游。秋深正搖落,萬樹風颼颼。一掃黃霧盡,須臾紫氣浮。金輪出東海,移上碧天頭。清光徹林莽,仰見草木稠。溪毛正堪采,蘋藻盡加羞。搴篷廣舒眺,萬象皆凝眸。俯吸長江水,欲涉昆崙丘。觀者爭擁路,李郭同仙舟。孤村藏曲水,中有百花洲。園池開別墅,菊圃枕芳疇。停橈頻命酌,撫景意綢繆。魚龍排逆浪,鷹隼擊高秋。此生常擾擾,勞瘁何時休。達人能自遣,泛水架飛樓。掣身謝塵鞅,恥為名利謀。皂帽迎風落,漁樵共歌謳。遭逢唐虞世,恩波遍海陬。感君結高義,難將白璧酬。朱顏豈長在,明珠惜暗投。盤桓有馀樂,身外吾何求。白云長聚散,千古空悠悠。蓬萊隔萬里,道路嗟阻修。歲月不待人,倚天任去留。
化藏經語,結般若因,度有緣眾。一卷一千,共亦不共。才出頭來,便得受用。此經無價,擬議不中。除非自肯,破塵了夢。見佛不空,塔成無縫。半偈舍身,古今尊重。劫火不燒,魔不能動。佛祖皆宗,天龍普供。萬莫放過,千億珍重。
分占吳山歲暮青,亂鴉木末散零星。幾行疏影清如沐,裊裊微波落洞庭。
野火相連打麥田,仰看斗轉月低弦。古來但說農家樂,夜半誰知未得眠。
是邊家畫是林家,古句形容亦自嘉。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
宦海歸來氣未平,筆端涌起石嶙崢。故留隙地教花補,想見當年伉儷情。
朱輪何煌煌,樹羽擁朝俊。心將秋水澄,氣帶春林潤。古道映青編,來勛倚玄鬢。豁達廊廟姿,馳驅試侯印。
西行紫誥帶新泥,蔥嶺河隍入馬蹄。列鎮久應烽火息,連屯惟見稻秧齊。遠通貢篚來天外,直布皇風到海西。萬里成功歸有日,青云滿眼是丹梯。
松身傴僂文人同,怪石還如一老公。手把素書人尚少,未應頻作浣花翁。
珍珠簾外草萋萋。手撚青梅憶舊期。聽徹黃鸝枝上啼。黛眉低。魂落江南淚落衣。
風力欲生棱。衫化春冰。寺前蛙語沸湖塍。除卻秋墳山鬼外,一個枯僧。老樹絡幽藤。萬綠鬅鬙。涼螢已坐豆花棚。畫出吳天愁影子,黃月如燈。
唐人舊吟處,古殿晝多陰。欲去有馀戀,片云飛碧岑。
大橋南郭野橋東,十里垂楊十里風。渺渺煙波連御道,離離云稼入郊宮。雨滋蔓草曉逾綠,日映荷花晚更紅。登覽只宜開笑口,尊前六客四衰翁。
東風無力嬌慵起。梨花開謝桃花里。繡得六銖衣。新黃蛺蝶飛。花前初瞥見。斜掩回瓊扇。何日嫁文鴦。言歡節節雙。疏簾密簟紅蕉吐。秦娥十六調鸚鵡。長晝對挑棋。猶嗔布算遲。香閨儂國手。勝負憑檀口。繡領撚花兒。拋殘玉子時。黃金合里開紅雪。青絲扇底回珠月。楚楚更娟娟。鬟多半亸肩。碧窗都未倦。壓損湘裙茜。底事怕傳聞。花繁好避人。朱樓十二闌干近。蜻蜓翼薄撩蟬鬢。石畔好潛藏。苔陰繡雀涼。誰人花底邏。卻向薔薇躲。簌簌動南枝。紅潮露一絲。香燒心字安銀葉。灰溫火慢煙微爇。焦尾對花彈。秋聲應指寒。同心金鳳串。莫作離鸞怨。夢峽與啼湘。愔愔一夜長。紗窗風飏蕭蕭竹。金鵝屏里抽書讀。綠簡最牽人。佯呼錯應頻。菱花剛對面。影瞥雙紈扇。繡案尚低頭。沉吟卒未休。梅花隔院傳香雪。蘭芽吐砌流芬月。撲朔逐雄雌。蕭娘映柱窺。犀簾長下慣。那解郎偷看。微動眼波潮。回身罥翠翹。蘭缸照出梭兒玉。流蘇閑掛笙囊綠。斗帳卸鉤垂。淺憐深惜時。螺鋪交屈戍。盡著郎詳覷。扇扇鏡屏中。鶯啼花雨紅。
脈脈吹香屋角梅,背風移燭小簾開。鳳城幾日元宵近,一片簫聲水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