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益州北池陪宴
臨泛從公日,仙舟翠幕張。
七橋通碧沼,雙樹接花塘。
玉燭收寒氣,金波隱夕光。
野聞歌管思,水靜綺羅香。
游騎縈林遠,飛橈截岸長。
郊原懷灞浐,陂溠寫江潢。
常侍傳花詔,偏裨問羽觴。
豈令南峴首,千載播余芳。
臨泛從公日,仙舟翠幕張。
七橋通碧沼,雙樹接花塘。
玉燭收寒氣,金波隱夕光。
野聞歌管思,水靜綺羅香。
游騎縈林遠,飛橈截岸長。
郊原懷灞浐,陂溠寫江潢。
常侍傳花詔,偏裨問羽觴。
豈令南峴首,千載播余芳。
跟隨長官出游泛舟的日子,裝飾華美的游船撐起翠色帷幕。七座橋連通著碧綠的池塘,兩棵樹連接著花塘。時令漸暖寒氣收斂,夕陽的波光漸漸隱去。野外聽聞歌管聲引發情思,水面平靜還留著綺羅香。出游的馬隊在遠處的樹林縈繞,劃船的槳飛快劃過長長的水岸。郊原讓人懷念灞浐之地,水澤的水流匯入江河。常侍傳遞著皇帝的詔書,副將們相互勸酒。怎能只讓南峴首,千載流傳美名。
臨泛:指泛舟。從公:跟隨長官。
仙舟:對游船的美稱。翠幕:翠色的帷幕。
七橋:指池上的橋。碧沼:碧綠的池塘。
雙樹:兩棵樹。
玉燭:指時節調和。
金波:指夕陽的波光。
歌管:歌聲和管樂聲。
綺羅:指穿著華麗的人。
游騎:出游的馬隊??M:縈繞。
飛橈:飛快劃動的船槳。截岸:劃過水岸。
灞浐:灞水和浐水,在長安附近,常用來代指長安一帶。
陂溠:水澤。江潢:江河。
常侍:官名。花詔:指皇帝的詔書。
偏裨:副將。羽觴:酒器。
南峴首:指峴山,在湖北襄陽,羊祜曾在此有政績,后人立碑紀念。
此詩創作于詩人在益州時,在晦日這一天于益州北池陪長官宴游。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在宴游中感受美好,借景抒情并表達自己的志向。
這首詩描繪了益州北池陪宴的熱鬧場景,展現了宴游的歡樂與自然之美。通過用典表達了詩人渴望像羊祜一樣建功立業、流傳美名的愿望,在文學上體現了當時宴游詩的華麗風格。
塵勞山峻鐵崔嵬,曾向慈明喝下摧。
解作隱身衣帶露,不須彈指閣門開。
三關未透從教去,萬里追思卻再回。
已墜綱宗誰整頓,杖藜今日獨登臺。
朔風吹雪填廬屋,一味饑寒尋范叔。
綈袍安敢望故人,藜莧從來誑空腹。
近聞陶令并無儲,不獨魯公新食粥。
波棱登俎稱八珍,公子未應譏世祿。
山僧一食不過午,忍饑學道忘辛苦。
書生事業乃爾勤,夜然膏火窮今古。
要將五鼎同釜鐺,簞瓢未可輕原生。
肉食紛紛固多鄙,吾寧且啜小人羹。
三界種性,有萬妍丑。生順死逆,夢夜想晝。
往復無間,聲度垣牖。皆依末那,戲論成就。
而末那體,無作無受。譬如空花,實無而有。
一念了知,光明通透。我如是見,無有錯謬。
是為心宗,祖佛授手。孰振頹綱,秀杰奇茂。
稽首永明,月臨星斗。
已矣君休問十年,相逢定怪兩華顛。
長卿猶作文園令,蘇晉長齋繡佛前。
隱幾不堪居士病,在家空學小乘禪。
隙駒安用徒勞苦,為我西來數擊鮮。
兀坐等閑酬客問,碌磚拋出亦光生。
欲憑妙語分賓主,須識塵機有濁清。
麟角譽高推獨步,石頭路滑苦難行。
草庵依舊青松下,睡起晴窗撥眼明。
妄想無性,證不滅受。前圣所知,轉相授手。
風煙花開,器界以形。霜露果熟,王子乃生。
護持佛乘,指示心體。但遮其非,不言其是。
嬰兒索物,意正語偏。哆啝之中,語意俱捐。
我方涇渭同流,笑中軟頑滑頭。
為君人境俱奪,閙里白拈巧偷。
如水洗水,相樓打樓。
從來脫略無窠臼,接得南泉嗣趙州。
心花開敷,行象明潔。
翛然宴坐,秀目豐頬。
萬象之語,六根之功。
以手搏取,置不言中。
多寶重來應為法,塔中全體不鮮陳。
卻思平日分身集,何似今朝一句親。
略露爪牙藏理窟,不留影跡走機輪。
叢林欲問南陽事,我是躭源老應真。
觀前后身,兩鏡一面。左右對之,三者頓現。
今非昔是,增金以黃。昔非今是,謗沉無香。
已絕死生,豈纒老少。全機現前,常明而妙。
夜江佐舟,吾今渡汝。句中之眼,如水有乳。
道人口吻最光滑,行腳飽參奈粗糲。
少年嘗編諸方禪,邇來解毳三只韈。
世味從來崖蜜甜,我此一軒如嚼蠟。
客來有語但寒溫,坐久時見眼開合。
身如蕉虛,心如兔止。
師慈如和,侍者笑視。
毒龍難降,我試彈指。
便升缽中,喜見脊尾。
汝心有罅隙,甘受夢幻縛。
我念無異相,魔外分遮莫。
初緣五欲囚,乃得入禪樂。
自喜如弄猢,旁觀膽先落。
本無貪瞋,我持戒忍。
食不過中,手不操楯。
風必頓息,而浪漸盡。
離微細念,方名見性。
世界撮來如粟米,根塵劈破似虛空。
驕嘶鐵馬追風去,锨鬭泥牛躍浪中。
十圣撼揺無縫罅,三賢摸索墮盲聾。
長因此日容瞻仰,面目分明歲歲同。